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言情 > 娇相 > 正文 第十章: 利用孩子 (19)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十章: 利用孩子 (19)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皇姐在我和亲之后,必然是要回到吐蕃的,那时苏家才能算避过一劫。”

    卫矛说着看着苏云君,生怕她会不相信。

    毕竟卫矛也没有多少把握苏云君会帮她,只是猜测苏家和韦家的关系,赌一把而已。

    苏云君见着卫矛满眼赤忱,仿佛没有半点虚假的模样,只是笑了笑道:“公主请回,还请公主这几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危。”

    闻言卫矛松了口气,知道苏云君没有直接拒绝,却也还要权衡一番。现在自己该说的也都说了,再多说无益,当即站起身来,对着苏云君行了一个吐蕃的礼节。随后说道:“若不是陈唐和吐蕃的关系,我想我们定能成为朋友的。”

    苏云君闻言点点头,吩咐清明送她出去。

    周盼看着卫矛公主出了暖阁的门,这才开口:“云君觉得她的话有几分可信?”

    闻言苏云君回转神来,神色复杂,略微思索,随后说道:“七分。”

    “吐蕃使臣来京我便曾打听过,南奎公主的事情的确如她所说不假,可是我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是她与韦祯勾结。借此取得我的信任,从而借我之手加害南奎公主,那样便就不只是吐蕃国王和王后怨恨我。南奎公主在吐蕃人的心目中地位极高,到时候只怕是整个吐蕃的百姓,全部将罪责加在我的身上。无论两国是否开战,皇上必然是要问罪于我,给吐蕃一个交代,给天下一个交代。到时候莫说苏家华家,就是郡王倾尽全力,怕也保不住我。”苏云君分析着事情。

    周盼显然也是想到了,眉头紧锁:“云君,那这件事还要管么?”

    苏云君闻言深吸了口气:“若这件事情当真,定然是要管的,否则按照韦祯对付苏家的手段,只怕苏家会大难临头。若是真的,卫矛公主想必现在身侧已无可信之人,否则她断然不会冒险到苏家来。今日相看不过是一个说辞,实际上是为了求援。”

    “云君的意思,元谨王子许是也参与其中?”周盼闻言惊呼道。

    就见着苏云君眉头深锁:“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的就是,元谨王子若是知道韦祯的计划,只怕会坐山观虎斗,想要坐收渔翁之利。吐蕃有十位皇子,元谨王子乃是六王子,若是吐蕃不出事,无论怎么轮这王位也是轮不到他的。但是若是吐蕃出事,平乱坐江山,他可就抢占了先机。”

    “那这么看,吐蕃的王子公主,还真是一个个唯恐天下不乱。”周盼叹息着。

    苏云君点点头:“其实哪里不是一样呢,陈唐也没比吐蕃好到哪里去。”

    等到晚上清明回来,苏云君站在窗边望着窗外的月亮发呆。

    清明进屋若不是明茶提醒,苏云君都没发现。

    “乡君。”

    闻言苏云君转过身看着清明:“怎么样?”

    就见着清明恭敬道:“回乡君的话,我按照乡君的吩咐送卫矛公主回去的时候,特地潜进昆明阁。卫矛公主现在的形势似乎不是很好,看着也不像是作假,卫矛公主身边的侍女在公主回去之后,曾悄悄的去见过南奎公主,将她赌气跑来见乡君的事情告诉了南奎。不过卫矛公主留了心眼,回去的时候扯乱了衣裳,说是在苏府跟乡君发生过节。随后与奴婢动了手,回去还摔了好些子东西。昆明阁内反正是闹得沸沸扬扬的。”

    “那南奎公主呢?”苏云君闻言略微思索问道。

    “南奎公主一开始便得了侍女的消息,等卫矛公主砸了东西之后,才过去安慰她。瞧着一副贤良端庄的模样,奴婢瞧不出真假。”清明如实说着。

    闻言苏云君点点头:“明茶,待会安排下去,让院子里的人放出风。就说今日下午卫矛公主私闯苏府后宅,念在是吐蕃来使的份上,我才没有责怪。”

    明茶当即领命出去安排,见此清明不由疑惑的开口:“乡君相信卫矛公主?”

    闻言苏云君却是没说话,只是吩咐清明研墨。

    一百九十九章: 事情紧急,太平…

    清明闻言领命,为苏云君在外间的书案上铺好纸笔,端了盏灯过去,随后细细的为苏云君研磨。

    苏云君看了看外面的夜色,走到书案前提笔给陈景恒写信。

    对于卫矛所言是真是假,现在她无法明断,却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如今无论说卫矛说的真假,究竟谁与韦祯合计要算计苏家,算计陈唐江山。此刻她都要做足了准备,毕竟只要有人算计苏家,那苏家随时都有可能万劫不复,所以修书一封请陈景恒办件事。

    将正事都交代清楚,苏云君看着信纸的留白,忍不住提笔落下八个字:月下饮茶,念卿天涯。

    随后才将信折好递给清明:“派人火速把这封信送给郡王,越快越好。还有这段时间你安排一下,让人留心昆明阁,最好在这段时间里,吐蕃来使谁都不要出现任何意外。”

    苏云君很是郑重的嘱咐,清明也知道事关紧要,忙应声:“乡君放心,奴婢立刻就去。”

    说完拿着书信出去,那边明茶也将事情都安排妥当。

    苏云君的院子都是天华水华管着,向来是密不透风的,若是想要旁人听到什么,他们就只能听到什么,绝对不会听到旁的。

    “乡君,现在时候也不早了,您要不早些歇息。”明茶让小丫鬟把水放在桌子上,走到苏云君身边说道。

    闻言苏云君点点头,正准备洗漱,门口传来小丫鬟的声音:“奴婢见过少爷少夫人。”

    然后便就是周盼轻声问道:“乡君可歇息了?”

    “还没有。”

    苏云君听着知道是周盼和哥哥来了,忙从里间出来吩咐道:“快请哥哥嫂嫂进来说话。”

    明茶闻言忙将帘子挑开,如今已经落了第一场雪,周盼和苏邦彦一路走来,即便穿的多,身上也满是寒气。一进屋子苏邦彦还好,周盼却是忍不住道:“还是屋子里面暖和些。”

    见此苏云君不由关心道:“这般冷的天,嫂子不好好在屋子里待着,怎么地出来了。”

    闻言周盼眉头微锁:“放心不下白天发生的事,所以跟你哥说了,想过来商量一下。”

    白天卫矛来的时候,周盼是在屋子里的,什么事情也都听说了,也不难怪她会担心。

    闻言苏云君拉着周盼坐下,这才说道:“嫂嫂放心,都已经安排好了。”

    “怎么安排的?云君这件事情我与你哥哥商量了,觉得是不是该跟爹和祖父说一下,看到时候该如何最好。”周盼显然还是被卫矛的话给影响了。

    苏云君闻言笑着安抚道:“嫂嫂莫要担心,现在无论说卫矛的话是真还是假,现在都不能跟苏家牵扯上关系。即便真的出手,那也不能是苏家,如果牵扯上,以后只怕会更说不清。”

    “那要怎么办?”周盼问道。

    “嫂嫂放心,这件事只有一个人出手最合适,并且只要她出手了,便再与苏家牵扯不上半点关系。”苏云君浅笑说道。

    闻言苏邦彦不由问道:“谁?”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乃是中宗唯一的胞妹,在陈唐也是举足轻重。当初武太后清理陈唐皇室的时候,就连中宗都被流放,独独把太平公主一直留在身边,如今太平公主虽然没有武太后在世的时候风光,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她介入其中,即便说吐蕃来使真的出事,无论是中宗还是吐蕃都不敢牵扯上她的。

    “太平公主?”苏邦彦看着苏云君,今日周盼把卫矛的事说了以后,他便想着对策。怎么都觉得如果吐蕃真的想要借此家伙苏家,就是躲怕也躲不了。

    苏云君看着自己的兄嫂点点头:“现如今只有太平公主最为合适,哥哥嫂嫂可以想想,如果说正如卫矛所说南奎与韦祯勾结。现如今韦家想夺得乃是陈唐的江山,太平公主是陈唐的公主,那韦家要夺得便就是她的利益。无论说是卫矛还是南奎其中任意一个人跟韦祯勾结,太平公主都不会坐视不理的。她绝不会放任任意一个人去损害自己的利益,害了陈唐的江山。如果他们不跟韦祯勾结,那咱们大可不必担心,现如今只有韦皇后想要置苏家于死地。”

    “话虽如此,可是我们跟太平公主素无来往,如何让公主帮这个忙?”周盼看着苏云君。

    就见着苏云君轻笑道:“我们是没有,但是别忘了太平公主乃是郡王的嫡亲姑姑。”

    说着苏云君将明茶递上来的汤婆子,递给周盼,随后道:“刚刚我已写信命清明给郡王送去,让他务必请太平公主将卫矛公主接到公主府去。只要卫矛公主到了太平公主掌控的范围,无论说南奎还是韦祯,再想生什么心思都是没那么方便。而且太平公主也断然不会放外族人在身边,就什么都不去管的,定然会派人监视着卫矛,这样若卫矛说的是真,那她的安危便不用担心。若卫矛说的是假,那我们也可以不用担心卫矛兴风作浪,只管盯着韦祯便是。”

    说着苏云君深吸了口气:“现如今,怕是没有多少安宁日子好过了。”

    闻言周盼和苏邦彦都是沉默,是啊,现如今的京城风起云涌,只怕是没什么好日子好过的。

    陈景恒办事向来是很利索的。

    苏云君让清明送信过去,不过五日,就得到消息。

    卫矛公主在宫宴上,深得太平公主的喜欢,太平公主特告了中宗,接卫矛去公主府小住几日。

    结果没过两日,卫矛公主的侍女,在太平公主府因为冲撞了太平公主,被送回昆明阁,却把卫矛公主留下。

    苏云君在屋子里听着清明带回来的消息,不由的轻笑起来,陈景恒办事从来没让她失望过。

    就在卫矛公主这边的事情刚处理好之后,不过两天,苏岩砚下朝满面急色,一回府就命人将苏广涛,苏邦彦都叫到外院去了。

    苏云君和周盼正跟着华氏做着过年要用的喜果,听到消息,华氏顿时一愣,随后手上的东西都没拿住掉在桌子上。

    一百八十章: 中宗暴毙,牵涉苏…

    苏云君见此不由轻声道:“娘?怎么了?”

    就见着华氏很是慌张的捡起东西,随后敷衍道:“没事没事,只是心里有些闷,你嫂嫂这般久坐不好,你们要么先回去。”

    苏云君和周盼都是聪明的,当即反应过来,站起身来:“那娘,我们先回去了。”

    说着二人一起退了出去,等出了门走到廊下,周盼才看着苏云君道:“连相公都被叫去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苏云君闻言道:“现在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有等哥哥回来,听哥哥怎么说。”

    苏岩砚自下朝之后就将人全部叫到外院,估摸着怕是宫里出了事情。若是吐蕃来使发生了什么,清明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看样子只怕是宫里,现如今宫里能让苏岩砚这般急的估计只有一件事。

    就是中宗的身体。

    苏云君陪着周盼回了院子,吩咐清明去打听一下宫里的消息,姑嫂两个等着苏邦彦回来。

    苏岩砚是晌午的时候回来的,直到半下午,三人还没从外书房出来。倒是清明得了消息回来,看着苏云君眉头紧锁:“乡君,宫里出事了。”

    闻言苏云君也猜想到了:“可是皇上身体抱恙?”

    清明却是摇了摇头:“皇上驾崩了。”

    一句话顿时让周盼没端稳茶杯,整个摔在桌子上。

    却也是顾不上茶水四溅,盯着清明问道:“你说什么?皇上驾崩了?”

    清明点点头,她刚从外面得到消息,因为怕消息有误,还特地去找了韦安石和刘幽求。证实,中宗确实驾崩了,是暴毙在寝宫之中。

    “现在外面的消息还没有传开,奴婢去问了韦大人和刘大人,说是早上有内监去请皇上上早朝的时候,发现皇上已经驾崩了。在自己的寝宫之中,现在大臣都在猜测是不是皇后娘娘为了夺权,谋害了皇上。”清明把自己听来的消息如实的说了。

    闻言苏云君秀眉微锁,中宗身子不好的事情她一直都知道,可是估摸着时间他也还有三两个月的时间,却没想到这么早便没了。

    到是周盼,听到清明的话,不由惊讶出声:“皇后如此大胆,竟然为了夺权,敢对皇上下手。”

    “只怕这件事情跟皇后无关。”闻言苏云君开口,到不是她为韦后辩白,而是现在所有人中,最希望中宗能活久一点的便就是韦后。现如今她还没准备妥当,这个时候中宗驾崩,韦后很有可能被老百姓误解,而无法顺利的控制朝政。

    加上刚刚华氏的反应,苏云君,深觉这一切可能跟苏家有关系。

    当即吩咐周盼身边的丫鬟和秦嬷嬷好生伺候周盼,自己起身去找华氏。

    华氏此刻已经跟老夫人在留香居,苏云君在主屋扑了空,听说华氏去了留香居,更加确定心中的想法。吩咐明茶去厨房取了给主子炖的汤带上,便去了留香居。

    老夫人正斜靠在榻上,手上转着念珠,华氏陪坐在一旁,除了百合和张妈妈,屋里没有旁的伺候的人。

    华氏看了看老夫人,终是忍不住开了口:“娘,你说皇后会不会查出来,到时候顺藤摸瓜查到苏家?”

    闻言老夫人眼皮微抬,轻斥了一声:“她现在怕是没有那个功夫,你现在慌什么,就算查出来也跟苏家跟华家没有半点子关系。动手的是他们,死的也是皇上,如今老爷已不在要职,万不会查到苏家的头上。”

    老夫人这般说着,脸色却也不是很好,显然她劝着华氏,自己心中却也担心。

    苏云君进门的时候,特意让丫鬟没出声,刚巧听到华氏和老夫人的话。心中便是有了数,走进去恭敬的说道:“天这般冷,孙女特地去厨房取了炖汤给祖母送来,暖暖身子。”

    闻言华氏看了眼张妈妈:“怎么云君过来了,你们也不迎一下,外面那么冷,万一冻着怎么好。”

    苏云君听出华氏的意思,笑着道:“是我不让她们说的,想着不过是给祖母送个汤。没成想打扰了娘和祖母说话,是云君的不是,下次不敢了。”

    华氏没说话,却是看了看老夫人,随后说道:“你也是好心。”

    苏云君闻言低着头,吩咐明茶把参汤给老夫人盛好,随后跪在地上,双手给老夫人端到榻前:“祖母,趁热喝,暖暖身子。”

    老夫人看着苏云君,眼里满是慈爱,伸手接过参汤只是尝了尝却是没什么胃口:“你不多陪陪你嫂嫂。”

    “嫂嫂说身子乏了,想要休息一会,云君想着刚好没事,便想着过来伺候祖母。”苏云君顺着说道。

    闻言老夫人很是欣慰:“你是个孝顺的孩子。”

    说完吩咐百合和张妈妈明茶都下去,拉着苏云君在榻上坐下:“你啊孝顺是真的,只怕来的目的不单单是孝顺我把。”

    闻言苏云君低着头,笑了笑:“祖母...”

    “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什么心思我还能不知道,现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想必郡王安排在你身边的丫鬟都告诉你了。”老夫人突然提起清明,倒是让苏云君微微错愕。

    不由的抬眼看着老夫人跟华氏,当初人是华老夫人送过来的,出了华家没人知道清明是陈景恒的。

    华氏看着苏云君如此却是笑了笑:“娘和祖母都是过来人,光看着清明见到寿春郡王只是称呼郡王,便知道清明原先是跟过寿春郡王的。”

    苏云君这才反应过来,向来只有家臣才会直呼郡王不带称谓。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红,点点头:“是,清明说皇上驾崩了。”

    老夫人闻言抓着苏云君的手:“你来这是想问这个跟苏家有没有关系么?”

    苏云君点点头。

    就见着老夫人长叹一声:“若说有也有,若说没有也算没有。这件事牵扯的太多,你跟寿春郡王也订了亲,这件事你知道也好,让郡王也好有个准备。”

    说着看着苏云君,开口道:“皇上是昨夜驾崩的,这件事情牵扯起来,相王张大人和龙大人都逃不了干系,你祖父向来与他们私交甚密,怕也是逃脱不了干系。而且这件事当初计划的时候有你祖父的份,只是后来放弃了,现在没想到他们却是做了。”

    一百八十一章: 祸水东引,安乐…

    “祖母的意思,皇上驾崩另有原因?”苏云君虽然因为华氏想到中宗暴毙或许另有原因,但真的确认之时,还是很是震惊。

    不由看着华氏和老夫人。

    闻言老夫人叹了口气:“只有中宗驾崩,新帝继任,那个女人的野心才能暴露出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名正言顺的去扳倒她,不过这也都是之前说说的,你祖父也没当真,却没想到他们真的动手了。还是前日才告诉你祖父,他们准备下手,并且拉上了相王。”

    “所以祖父并未参与?”苏云君追问道。

    老夫人却是摇摇头苦笑:“那又有什么不同。”

    是啊,无论说这是谁的主意,动手的人是谁,但是在事发之前有告诉苏岩砚,苏岩砚没有阻拦便就是同谋之罪。苏云君听到老夫人的话,只觉得这帮人太心急了,他们只要再等一等,按照中宗的身子骨也是撑不了多久的。相反现如今动手,虽然短时间内大家都会怀疑是韦皇后,觉得韦皇后会手忙脚乱,其实不然。越是在这个时候,韦皇后越是会想要查清中宗的死因好撇清自己。

    所以这么做,反而是很不明智的。

    老夫人显然也是想到这些,嘱咐苏云君:“现如今你跟寿春郡王定了亲,咱们苏家便就是跟相王绑在一条线上,若是韦皇后追究起来,相王出事寿春郡王定是要出事的,也会牵连到苏家。你与寿春郡王之间定是有联系的,现在郡王出使突厥,你赶紧将京里的事情告诉郡王,好让他有个准备。这怪只怪他们太心急了,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

    苏云君闻言点点头:“祖母也莫要太过于担心。”

    只是现在这个局势,谁还能不担心。

    三个人相对而坐,却是无言,半晌老夫人长叹一声:“你们都回去,我身子乏了,要歇一会。”

    华氏这才唤了百合进来,一起伺候老夫人去了里屋。等老夫人这边睡下了,母女二人这才轻手轻脚从屋子里走出来,各回了自己的院子。

    苏云君一回院子,便吩咐明茶研磨,分别给韦安石,刘幽求,钟绍京,普润各写了一封书信。

    信中让他们散布出消息,安乐公主三请中宗封她为皇太女的事情。

    第一次是在重俊太子政变之前,第二次便是重俊太子政变之后,第三次是吐蕃使臣进京以后,三次中宗皆未答应,安乐公主为此闷闷不乐,并且大发雷霆在公主府砸了好些东西,还跟武延秀大打出手。

    只不过是每个人说的版本不同,韦安石说的是遇到安乐公主怒气冲冲从宫里出来,刘幽求说的是遇到武延秀大骂公主在公主府大发雷霆的事情,普润说的则是公主三请皇太女的事情,而钟绍京则是在禁院看到安乐公主拿了一纸诏书让中宗签,那诏书便就是封她为皇太女的诏书。

    四个人的话合在一起,便就是安乐公主三请皇太女遭拒大发雷霆,再让人煽风点火。

    三日后中宗驾崩的消息公布出来,京城里的老百姓顿时传开了,都说是安乐公主为了夺权,谋害了自己父皇。并且传的是有板有眼的,甚至连安乐公主怎么动的手都被说的惟妙惟肖的。

    安乐公主听到外面的消息,怒不可遏,不听韦皇后的告诫,非要去外面看看老百姓是怎么说的。带着宫人去了京城最大的茶楼,结果就听着,满京城的人说她安乐不知检点,不懂礼数,为了谋权连自己的父皇都不放过。老百姓哪管那么多,茶余饭后各自议论着,落在安乐的耳朵中却是半点都听不下去。

    当即吩咐身边的内侍派人将茶楼议论的人全部都抓起来,下入刑部大牢。

    这一来算是激起民愤了,原本大家还只是猜测议论,安乐公主这个行为无疑是激怒了老百姓,也坐实就是她谋害中宗的事情。

    苏云君隐没在人群里,看着安乐公主被周围的老百姓包围起来,在她身侧是韦安石韦大人。等官兵到了这边,老百姓四散逃开,苏云君这才跟着人群也消失在京城闹市。

    在西六胡同的小院里,韦安石刘幽求坐在石凳上看着苏云君道:“还是乡君棋高一筹,现如今将所有的事情全部都推倒安乐公主的身上,安乐公主的性格哪能容忍旁人这般污蔑自己。定然是要生出事端,从而坐实了这件事,让韦皇后即使心中生疑,此刻也是百口莫辩。”

    闻言苏云君却是眉头微锁:“你们这件事做的太过于急切了。”

    苏云君却不接话,只是对着韦安石说了这一句,这里的人都是明白人,自然知道她说的是什么。

    当即韦安石才叹了口气:“若是等韦后封禅泰山怕就晚了。”

    “韦皇后的封禅大典是完成不了的!”苏云君知道他们的顾虑,不由轻叹道:“皇上即便没有这次,也活不过三月,这段时间韦后的心思应该都在祭祀上,断然是没空去准备封禅。再说封禅弹劾容易,相王太过于情急。”

    说完看着韦安石问道:“现在相王作何打算?”

    闻言韦安石顿了顿道:“相王打算同韦皇后一起拟定皇上的遗诏,正准备派人去商谈遗诏的事情,决不能让朝政把持在韦皇后的手上。”

    “相王可选好去谈判的人选?”

    韦安石听到苏云君的话,不由双眼漏出一丝精光:“乡君觉得谁人合适?”

    闻言苏云君沉默了片刻,随后开口道:“太平公主,此次由她去最为合适。”

    “太平公主?”韦安石显然对苏云君提出的这个人选颇有不解。

    就见着苏云君说道:“正是。”

    一直默不作声的刘幽求闻言却是反应过来:“现在太平公主当真是最合适的人选了。首先说太平公主代表的是陈唐皇室,而且公主跟相王一直亲厚,也一直是相王这边的核心人物,若是要代表相王去谈判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其次就是,与韦皇后商谈拟定诏书的事情,这件事不是谁都能去做的,如果是太平公主去,好了便是为相王争取到最好的利益,若是不好,也可推脱公主一介女流之辈不懂朝纲。其三,太平公主虽然只是公主身份,但是自武太后开始,便一直插手朝政之事,耳濡目染若是去商谈诏书定然也不会吃亏。”

    一百八十二: 双娇会面拟定遗诏

    “是的,不仅刘大人说的,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太平公主出面最为安全。相王和韦皇后自然是不能出面了,往后看,除了太平公主谁也不合适。这毕竟是皇家的事情,任谁一个外人去参与都是不合适的,即便是姚公宋璟韦大人你们谁也不适合。”苏云君接着道。

    闻言韦安石点点头:“确实如此,只是太平公主焉能与韦后对立相帮相王,平日里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和韦皇后的关系甚好,甚至与上官昭容私交甚好。只怕太平公主不会答应的。”

    “这点韦公放心好了,她一定会答应的。”苏云君看着韦温浅笑嫣然:“当初皇上在世,太平公主跟韦后关系密切,只因为这江山还是她陈唐的江山,她是陈唐的公主,没有丝毫损害到她的利益。与韦后交好对她有利无害,她自然会选择与韦后交好。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韦后觊觎的是陈唐的江山,一旦这个江山改姓韦,她这个公主便就成了前朝公主,成了一个笑话。太平公主绝对不会任这种事情发生的,现如今先皇子嗣只剩下相王,能名正言顺的,除了相王便就是章贤太子,这二人相对太平公主而言,相王与她更为亲厚,所以她定然会站在相王这边,而且也只能站在相王这边。”

    韦安石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苏云君说的什么,当下点点头:“这件事,我自会与相王说的。”

    “只是眼下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要如何分配才是关键。”韦安石想到如今的局势,不由眉头紧锁。

    苏云君却是笑了笑:“与其是双方分配,倒不如让她占了先机,咱们才能得了借口。”

    “乡君的意思是......”

    “自古以来可有二王辅政的道理,朝堂上的事情从来都不是两个人共同执政能够均衡的,这样只会纷争不断,让人笑话。”苏云君轻声说道。

    闻言韦安石却是双眼微亮:“乡君的意思是让韦后独大?”

    苏云君点点头:“只有韦后独大,相王这边才有借口去推翻韦后,否则韦后扶持小皇子登基,挟天子以令诸侯,照搬当初武太后的政令,相王便就没有机会,这陈唐江山还不会被控制在韦家手中,届时只要除了支持陈唐皇室的老臣,她便顺理成章。”

    “可是这样让韦后独大的话,那不是一样她掌权得天下。”韦安石想到若是让韦后独大可能会造成的后果,不由的有些担忧。

    闻言苏云君却是笑了笑:“所以说要太平公主前去商谈定下诏书,再让韦后单方面撕毁诏书,这样定然会引起众怒。到时候就是所有的优势,便就都在我们这边了。”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韦安石追问道。

    苏云君这才转身,看着韦安石和刘幽求:“韦大人您与相王私交甚深,就劳您去相王府走一趟,务必要让太平公主替相王去与韦皇后和谈。并且诏书切莫要强硬,只要合情合理便可。而且当签订诏书之后,悄悄的将诏书的信息透露出去,这一切都要做的悄无声息。后面的事情我自有安排。”

    韦安石闻言点点头:“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三人又坐了一会,便先后从小院内出去。

    回到苏府,苏云君当即修书一封让清明送给宗楚客。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着她的安排,当天下午相王便派出太平公主,韦后这边则是派出上官昭容,二人在宫内协商拟定诏书的内容。

    太平公主和上官昭容算是打小就是认识的,加上上官昭容当初在武太后身边做宫女的时候,很得太后欢心,便与太平公主的关系也更为密切。

    一进门太平瞧着上官昭容已经坐在屋子里,不由的笑道:“没想到是你。”

    “我早就想到会是你。”上官昭容却是对相王派太平公主过来半点都不惊讶。

    太平和她算是现在最合适的人选了,二者皆是女的,并且都不是双方权利最高的人物,但都是双方势力的核心人物。

    闻言太平公主勉强的笑了笑:“真是没想到这个时候,竟是我与婉儿相商,只可惜我代表的是四哥,你代表的却是三嫂。”

    上官婉儿也是无奈的笑了笑:“公主且坐下说话。”

    太平公主这才坐下,与上官昭容相视一笑,随后问道:“皇后娘娘打算如何拟制?”

    闻言上官昭容顿了顿道:“其实说来也简单,皇后娘娘的意思是想立温王重茂为太子,在皇上的葬礼之后登基,立皇后为皇太后,然后便是皇上年幼一切皆由太后辅政。”

    听了上官昭容的话,太平公主心中顿时了然,果真跟自己料想的不错。

    “三嫂能立温王为新帝,也是实属不易啊。”她对韦皇后的性格最为了解,只怕中宗身死,恨不得马上登基夺权。现在能冷静下来准备立新帝自己只做摄政太后,估计是怕相王和天下悠悠之口,不得已才隐忍一番。

    现在立了温王,只怕过不了多久,只要她掌控了权利,便会废了温王,自己登基。

    太平公主想着,却是没表现出来,毕竟她此次的任务只是要为陈唐争夺机会当即说道:“重茂过于年幼,若是只有皇后一人辅政的话,怕到时候朝政繁杂,皇后一人是会不能全面。当初太宗皇帝退位的时候,还是让长孙无忌,褚遂良,以及徐茂公来辅佐父皇。现如今只有皇后一人,只怕是太过于单薄。”

    上官昭容何等的人,当即反应过来:“公主也想参与辅政?”

    闻言太平公主笑了笑:“我只是想在诏书上添加一辅政之人,至于朝政的事情,却并不想插手其中。”

    “公主想让何人成为辅政之人?”

    太平公主轻笑道:“妹妹何必明知故问呢。”

    闻言上官昭容思索了片刻道:“莫不是相王?”

    太平公主点点头:“相王先为皇上,又为皇嗣,若是由他来辅政也是理所应当的。现在新君年幼,若是有相王辅佐是最为稳妥。”

    上官昭容闻言却是面露难色:“只怕皇后不会同意相王辅政。”

    一百八十三: 宣读诏书,单方撕…

    “这便就是我们需要想办法去做的事情,妹妹,我比你年长,又是一同在母后身边的。自小我便待你如妹妹般,现如今看着韦皇后这般妹妹心中难道没有数么。韦家和陈家究竟谁能坐稳,这把椅子,想必妹妹心里也是清楚的,否则今日也断然不会坐在这里。”太平公主看着上官昭容,笑的格外温柔。

    闻言上官昭容面色犹豫,随后叫了声:“姐姐,若是想让相王辅政,还要韦皇后不反对,怕只能是在遗诏的文字上动手脚了。”

    “怎么个动法?”太平看着上官婉儿。

    “便就写皇后知政事,相王参谋政事,便有了主次之分,届时皇后即便是有意见,怕也不会太大。”上官昭容权衡着说道。

    闻言太平公主点点头:“既然如此也好,只是劳烦妹妹费心了。这般写了,到时候还要妹妹在皇后面前,多多说些理由和好话,想必定然能过了这一关。只是皇后身边那些宰相大臣,只怕他们那边是不好过的。”

    上官昭容闻言安慰道:“姐姐放心,晚间宗楚客他们都要出宫,到时候我只管把拟制诏书的时间拖延的晚一些,那样他们也就看不到,不知道诏书上是什么内容。皇后说过,明日上午便在政事堂,召集宰相老臣宣读遗诏,那时遗诏公布即便是宗楚客有什么意见,怕也难以改变什么。”

    太平公主闻言这才松了口气:“那便就劳烦妹妹了。”

    说完二人又闲话几句,等着天色已晚,宫中快要落锁了,太平公主这才站起身来:“妹妹,既然如此我就不留了,遗诏的事情还要劳烦妹妹费心。”

    闻言上官昭容站起身来:“姐姐说的哪里的话,这是妹妹该做的。”

    当即起身,将太平公主送出门,这才折返回来,吩咐宫女研磨,提笔开始拟写诏书。

    等诏书送到韦皇后的面前,因为上官昭容特地做了解释,韦皇后只是眉头轻锁,却并未言他。

    吩咐上官昭容好生歇息。

    太平公主出了宫,便直接去了相王府,此刻韦安石等人都在相王府中,见到太平公主,无不是满眼期盼。

    太平公主见此很是得意,走到相王身边,笑着说道:“四哥,小妹幸不辱命。”

    此言一出,大家心里顿时都明白过来,那就是成了的意思。

    韦安石得了消息,心中更是佩服苏云君的算计,当即找了借口回府,派人给苏云君送了信。

    苏云君则是让他们等明日政事堂,切莫要与韦后之人做过多的争执,适可而止。

    韦安石知道苏云君这么说,定是还有安排,便跟几位老臣都互相通了信。

    等次日上午在政事堂,韦皇后召集了宰相老臣之后,便要开始宣读遗诏。上官昭容和太平公主对视一眼,上官昭容这才将依照拿出来开始宣读。

    “朕年渐老,为应不测之事,为天下苍生百姓计,今立温王重茂为太子,因重茂年幼,故命皇后韦氏知政事,相王陈旦参谋政事,钦此。”

    上官昭容宣读完之后,老臣的脸上顿时五颜六色的。

    虽然这遗诏是依着中宗在世的口吻立下的,不过明眼人一看便就知道这是韦皇后和相王后来立的。否则为何中宗在世的时候没有半点要立温王为太子的意思,放着两位年长的王子不立。只是不管立谁为太子,毕竟是人家的家务事,即便说群臣有意见却也是说不得的。

    等遗诏宣读完之后,宗楚客却是站了出来:“皇后,臣觉得遗诏似有不妥。”

    韦后闻言道:“有何不妥?”

    宗楚客躬身施礼,随后开口:“《礼记·曲礼》便有明说,叔嫂不通问。如今遗诏令皇后知政事,相王参谋政事,相王和皇后必然是要同朝商议政事,势必要时常坐在一起商讨,此不是有违古制礼法。”

    顿时朝堂上,相王一派不知情的人,不由得在心中暗骂宗楚客,当真是只有他有这个本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竟然找了礼数这条理由。还真不枉费说他记忆超凡,每当这种时候,便令人生厌。

    而韦后这边的,以宗楚客为首,韦温季延这一派人,却是觉得宗楚客所言在理。

    他们都是韦皇后的人,自然是希望韦皇后能直接登基,那便是最好的,即便不能登基也最好是要独掌朝政。在听到上官婉儿宣读遗诏之时,心中无不是怨恨婉儿怎么立下此等诏书,忒叫人失望。

    所以在听到宗楚客开口,韦温立马附和:“还请皇后娘娘三思。”

    季延也跟着道:“皇上要立温王为太子这一点没问题,让娘娘辅政知政事也没问题,可是要相王也参与政事却是有些不妥了。皇上想必觉得自己与相王之间手足情深,所以想让相王辅佐皇上和娘娘,却是没顾虑到,娘娘与相王之间叔嫂礼数的关系。”

    韦后党算是抓准了这一条来做文章了。

    的确叔嫂不通问,在重视礼数的陈唐来说,这是一点大忌。平日里叔嫂之间基本上是不说话的,就是逢年过节也不过是请安罢了,若当真要相王和韦皇后同朝称制,自然必不可少的之间是要沟通交流。那同室而居的时候也会更多,如此便是有违礼数,说出去也会叫人笑话。

    也正因如此,所以宗楚客提出这个理由,旁人即便心中不平,却也无力反驳。只能说到:“如此那相王与皇后之间,只当一人辅政合适。相王先为皇上,后为皇嗣,对于朝政之事也是更为清楚,理当由相王辅佐。”

    宗楚客却是反驳道:“皇后乃是温王嫡母,儿有事当请示嫡母,才是叔父。自然当由皇后辅政,总不能宫内有什么事,还要出宫请示相王,还是相王为了辅政日后便留宿宫中。”

    宗楚客此言便是有些严重,相王的亲信,顿时哑口无言看着宗楚客:“宗相公言之过甚。”

    “我不过是就事论事,现如今只有皇后辅佐太子,乃是当之无愧。”说着宗楚客跪了下来。

    一百八十四章: 云君谋划,吐蕃…

    立马一干韦党全部跪了下来,恭请皇后临朝辅政。

    相王见此和太平公主心知,在宗楚客开口的时候,他们便就没了多少胜算,只能跪了下来。

    所以原定的遗诏算是被韦皇后给单方面撕毁了。

    等着宣读遗诏结束,韦皇后带着宗楚客韦温季延回到宫内,这才开口道:“宗卿,现如今只怕他们心中很是不满了。”

    闻言宗楚客却是不以为意:“皇后现在掌管着所有兵权,既然怕他们心生不满,做出谋反之事,还不如当机立断。”

    “宗卿的意思是?”

    看着韦皇后,宗楚客恭敬的点点头:“皇后娘娘现在应该马上下令,命武家带领府兵进城,将相王府掌控住。这些人之中唯一能站起来反对皇后的,莫不过相王。若是皇后现在将相王掌控起来,便就可放心筹备皇上葬礼,以及新帝登基之事。”

    韦后闻言双目中闪过一丝阴鸷,随后吩咐韦温:“速命武家带领五万府兵进京,然后让千骑和万骑将相王府团团包围,把控起来,无本宫的命令,谁都不可进出。”

    韦温等这一日已经不知道盼了多久,听了韦后的吩咐当即领命,随后询问道:“那苏家呢?”

    韦家与苏家算是血海深仇了,韦温和韦后都将其父韦玄贞的死算在苏岩砚的头上,既然得势最想做的,当然是先取了苏岩砚的性命,来祭奠父亲在天亡灵。

    闻言倒是宗楚客心中一惊,想起陈景恒的吩咐,当即到:“韦相公切莫打草惊蛇,现在还不是动他们的时候。”

    宗楚客的一句他们,便是将矛头扯向了拥护相王的大臣,而不是单独为苏岩砚开脱。

    韦皇后虽然做梦都想替父亲报仇,不过都忍了这么久,也不在乎这一时,孰轻孰重她还是清楚的,当即道:“这件事还不着急,且让他多活些日子,等大事定下再算不迟。”

    闻言韦温不由微微有些失望,但想着这陈唐天下马上就要冠以韦姓,却也是得意了几分,当即领命下去安排。

    所以在相王等人前脚刚回了自己的府邸,立马就有无数万骑将士围了上来,将相王府包围了个水泄不通。

    韦安石正在屋子里刚坐下,还没来得及喝口茶,就见着姚崇慌慌张张进来,不由站起身来:“姚公怎么了?”

    闻言姚公拉着韦安石道一旁说道:“皇后派人将相王府包围了!”

    韦安石闻言顿时也是蒙了:“她要做什么?”

    “不知道,所以特来与你相商,皇后现在夺了辅政大权,理应是该避嫌才是,怎么此刻竟然将相王府包围。她难道就不怕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不怕天下人口诛笔伐么。”姚崇显然对于早上之事还是无法释怀,现如今相王被控,更是觉得韦皇后当真为了权利手段狠辣。

    韦安石此刻却是冷静下来安慰姚崇:“姚公先莫要着急,我想这件事情定有蹊跷,先容我好好想想。”

    这边拥护相王的大臣看到这个局势,慌乱了阵脚,而另一边,苏云君听着清明的话,却是微微一笑。

    见此清明不由有些不解:“乡君为何替相王出谋划策,还要让相王陷入如此的境地?”

    旁人或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清明却是清楚,虽然不知道苏云君给宗楚客信中的内容,但是凭借对苏云君的了解,她也才想到定然是乡君吩咐宗楚客怂恿了韦皇后这才将相王给控制住的。

    闻言苏云君看着清明笑道:“若不如此,郡王何来机会。”

    此话一出清明还是不太明白,倒是明茶听懂了话的意思。

    无论有没有宗楚客这一闹,这件事情都是相王和韦皇后之间的事情,怎么算也都是他们这长一辈人之间的事情。权利不管在谁手上,都跟陈景恒没什么关系。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相王被韦后控制,而相王的儿子便可以名正言顺的以韦后夺权,匡扶陈唐,诛杀韦后,为由进行政变。否则再怎么搞也都是老子的事情,跟儿子没什么关系。

    苏云君算着时间,也不知道现在陈景恒是在哪,可曾收到她的信。

    从中宗暴毙她便命人火速送信给陈景恒,让他务必早日赶回京城,现在是最佳时机,若是错过这个时候,怕这个江山就得拱手相让了。

    就在苏云君这般想着,卫矛翻墙进来,不过这次却不是站在院子里,而是直接进了屋子。

    一进门就把门关上,清明看着这个不速之客,顿时心中有些恼怒,若不是她乃是吐蕃公主,这般翻墙入室。她怎么也不能轻饶了她的。

    只是卫矛此刻却是顾不上清明的心思,快步走到苏云君身边去,面色焦急。

    见此苏云君不由开口问道:“公主怎么现在过来?”

    闻言卫矛赶紧说道:“我来是有事要告诉你,你在西域可有可用之人?”

    “怎么?”苏云君闻言问道。

    就见着卫矛焦急说道:“我也是刚得了消息,皇姐书信一封回吐蕃,挑拨父王母后说寿春郡王此次前去突厥是为了和突厥商谈对付吐蕃的事情。让父皇母后,务必不能让寿春郡王去到突厥,否则吐蕃将大难临头,并且说陈唐无意与吐蕃和亲,将我和皇兄晾在于此。你们若在西域有可用之人,务必要想办法派人去营救寿春郡王,吐蕃为了防止他真的去突厥挑拨离间,定然会派高手阻止的。若是严重点,郡王可能性命堪忧。”

    卫矛的话无意是一柄重锤敲在苏云君的心上,在听陈景恒说他要去突厥挑起突厥内部矛盾的时候,她便是有不祥的预感,只是没想到现在却是被人利用。当即眉头紧锁,额上也染了一层薄汗:“云君谢过公主。”

    卫矛却是不以为意挥挥手:“你不必谢我,这是应该的,若不是你相帮或许现在我已经死了。所以我打算请太平公主为我掩护,回一趟吐蕃,现在怕只有我回了吐蕃,才能解了郡王的危机。否则郡王在西域一日,便就危险一时。”

    一百八十五: 托付卫矛,搭救景…

    这些日子,就从太平公主那边传来的消息,苏云君也是知道卫矛所言都是真的。南奎与韦祯勾结,所以现在听到卫矛这般说,只能感激的道:“云君谢过公主,公主大恩云君定当铭记于心。”

    卫矛闻言却是笑了笑:“我不是帮你,我是为了帮我自己,虽然现在皇上死了,但是还是改不了我和亲的命运。在京城这些日子,我也是看到了,你们京城的纷争内斗比起吐蕃皇室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一个番邦的公主,即便是不如将相王侯府,想要留在这京中生活,没有半点靠山怕也是不行的。所以日后我现在帮你,等日后留在京城也还请乡君照拂一二。”

    说完不等苏云君开口,便说道:“时间不早了,我也该动身了。”

    苏云君闻言点点头:“公主一路当心,即便是太平公主相帮,也不见得南奎公主就不知道。若是南奎公主得知公主回了吐蕃,只怕这一路不会安全,现如今你身边没有什么得用之人。公主若是放心,我这里有一物,公主拿着去永安巷,一直走到最里面的胡同里,有个小院子,门口立着两个破旧的石狮。公主只管去找一位叫黄天霸的人,给他看这个东西,他即便舍身也会将公主安然送回吐蕃。”

    说着苏云君从怀中取下一块玉佩,上面刻着一个云字,当初苏云君给黄天霸药方的时候,便就包裹了这么一块玉佩。所以只要见到这块玉佩,黄天霸便会知道,卫矛是苏云君介绍来的。

    卫矛也不客气,她现在确实需要人,当即接过玉佩说道:“你也要小心,现在京城这样,只怕韦祯跟皇姐要生什么心思,若是没事你就莫要出门了。”

    说着卫矛走到门口,苏云君就看着她走到院墙底下,借着旁边的梨树,三两下翻身上墙,随后消失在院子里。

    前面卫矛刚走,苏云君便吩咐清明给华家送信。

    然后带着明茶去了外院找苏岩砚和苏广涛,此刻朝中一团乱,苏岩砚虽然不在政事堂,却也是放心不下,与苏广涛和苏邦彦在屋子里商量着。

    听到下人来报说乡君过来,苏岩砚眉头不由微皱,苏邦彦则是站起身来替苏云君开了门:“妹妹可是有什么事?”

    闻言苏云君进门看了苏岩砚和苏广涛,随后上前问道:“云君想问问爹和祖父在西域可有得用之人?”

    “怎么了?为什么突然这么问?”苏岩砚闻言看着苏云君,略微思索这才反应过来:“可是郡王出了事?”

    苏云君点点头:“南奎公主写信回吐蕃给吐蕃王与王后,说是郡王此次前去突厥,是为了联合突厥攻打吐蕃,好让吐蕃腹背受敌无力招架,而陈唐与突厥要瓜分了吐蕃。”

    只一言,苏岩砚和苏广涛顿时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吐蕃王若是得到自己的女儿在陈唐京城的来信,恰好在吐蕃与陈唐和亲的时候,寿春郡王还出使突厥。即便说原来只有三分信,现在怕也是信了五分。

    苏岩砚的眼睛不停的转动,若说以前他不一定愿意管这档子事,但是现在陈景恒与苏云君已经定亲。那寿春郡王的事情,便就是他苏家的事,苏岩砚捋了捋胡子,叹了口气:“现如今镇守西域的乃是郭元振,这个人有勇有谋,但是却是只忠于相王之人。旁人的话,他从来是不会多听的,怕只有相王的命令才会有用。”

    “可是现如今相王府被韦皇后团团包围住,即便是想送个消息给相王怕也是不可能的,又怎么能让相王给郭元振下令,让他们相助郡王。”苏云君早就想到这点了。

    虽然说陈景恒乃是相王之子,但是陈景恒出使突厥,并非是众所周知的,只有一些重臣知道。毕竟他这次去是为了挑起突厥的内乱,现如今若是冒然去信说寿春郡王如今人在西域,让郭元振出手相助。只怕郭元振会觉有诈,毕竟没有皇上的赦命也没有相王的亲笔书信,他们与郭元振也素无交情。

    现在这世道,谁也不敢有丝毫差池,生怕错了半步落了旁人的圈套,到时候赔了性命还未可知。

    苏岩砚想了想:“莫不去找一下你外祖父,他以前也曾驻守西域,兴许还有副将留在那边,或可一用。”

    闻言苏云君心知,苏岩砚现在怕是没有可用之人,当即点点头:“云君已经命人去给外祖送信了。”

    苏邦彦看着苏云君,安慰道:“云君你也莫要着急,郡王向来足智多谋,定会安然无恙的。”

    “现在相对于西域来说,怕是京城才是最危险的,郡王不在京中或许是好事。”苏邦彦想到现在的局势不由感叹了句。

    屋子里的人没有一个接话的,却都是各怀心思。

    现如今怕也只有苏邦彦觉得不在京中是好事,对于苏岩砚和苏广涛来说,却是觉得现如今在京城才是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大好机会。

    不过苏家也无心做外戚,否则当初大可以把苏子衿嫁给重俊太子,所以现在陈景恒不在京中,他们也并不觉得可惜。想的不过是在这乱世之中保全苏家罢了。

    只有苏云君想着,若是趁着这个机会,说不定能给陈景恒谋的一个太子之位。可是眼下最重要的是,陈景恒得先回到京城。

    从外书院出来,清明也回来了,说让苏云君晚些的时候,换身衣服从华家后门进去。

    看着外面的天色,苏云君此刻却是心烦意乱。

    今个晌午的时候,京城便开始下起雪来了,起初不过是散碎的雪花星星点点的,过了不过半个时辰雪花竟是如花瓣般大小,地上也厚厚的铺了一层。

    房间里的地上早就烧了地龙,呆在屋子里丝毫不觉得冷,只是苏云君心中牵挂着的事情太多,不由得觉得屋子里和外面一般无二。

    想到现如今吐蕃王可能已经派人在围堵陈景恒,即便陈景恒身边高手如云,可是这般天气,西域要比这里还要冷,气候还要恶劣。据说那边的风沙吹起来,就像刀子搁在脸上,他们一直都是住在京城温柔富贵乡的人,自然没有吐蕃人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骁勇善战。

    一百八十六章: 登门造访,却为…

    再加上陈景恒出使算是秘密出使,身边自然是不能带多少人,很有可能他还要面临寡不敌众。

    这般想着,苏云君不由心都揪了起来,恨不能现在便去华家。

    正在这时,听到门外丫鬟道:“见过少爷。”

    苏云君这才看见苏邦彦撩了帘子进来,不由站起身来:“哥哥怎么过来了?”

    闻言苏邦彦的脸色微微有些复杂,随后道:“有人想要见你。”

    “谁?”苏云君说着向苏邦彦身后看去,却未见到旁人。

    就听着苏邦彦说:“是临淄王,他没跟来,现在人在外院的暖阁,妹妹若是不愿意见哥哥去帮你回了,莫要糟了心。”

    苏邦彦原本跟陈隆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只是因为赵莺莺那般强逼自己的妹妹,还伸手伤了周盼,他现在见着陈隆基心情都有些不自在。毕竟家里的女人怎么样,完全是看你男人怎么管的,若是没有陈隆基的意会,就连周盼都说赵莺莺不是那种能做出这些事情的人。

    现在相王刚被围禁起来,陈景恒又出了事,他却在这个时候找上门。

    为的什么原因,就是不说,苏邦彦也清楚。

    苏云君闻言却是略微思索,无事不登三宝殿,陈隆基在这个时候上门,绝对没有那么简单,这般想着不由轻轻的开口:“哥哥先去招呼一下,我随后就来。”

    苏邦彦看着苏云君要去见陈隆基点点头:“那我先过去,待会不管他说什么,妹妹只管看自己的心情,莫要强迫自己做不开心的事。”

    “哥哥,我知道了。”苏云君不由得失笑,苏邦彦不过比她早出来一步,每每在她面前,却总是像看孩子一样看待她。

    苏邦彦见此才没再说话,转身出了屋子。

    苏云君则是让明茶换了件厚一点的衣裳,裹上披风,这才出门。

    后院到外院的暖阁,还要走蛮长的一个回廊,现在外面下着雪,风一吹格外的冷。

    走过回廊,一阵风吹过来,苏云君忍不住拢了拢衣服,站住脚看着漫天的雪花,眉头轻锁。想着西北的天气,只怕站在外面便要被冻得哆嗦,也不知道陈景恒现在如何,心中便觉得揪的难受。摇了摇头,随后往前走去。

    重生这一年的时间里,陈景恒一直在帮她,即便苏云君嘴上不肯承认,心中也终是认的。这个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她的心中,所以现在她才会这般担心。

    心中不由想起以前听过一个丫鬟说的话,若是只是欢喜一个人,当他不在身边的时候,想起来是会笑的。但若是真心在意一个人,当他不在身边,想起来却是愁的。

    苏云君忍着冷风,将披风的帽子围拢,明茶看在眼里不由心疼道:“乡君莫要太过担心了,郡王吉人自有天相。”

    苏云君点点头,随后不言朝着暖阁走去。

    一进暖阁的门,就见着陈隆基由苏邦彦陪着,正说着些闲话。

    见到苏云君进来,陈隆基顿住话题,看着苏云君站起身道:“乡君几日不见,近来可好。”

    闻言苏云君点点头,躬身施礼:“多谢王爷关心,云君一切都好。”

    “都坐下说话。”苏邦彦看着陈隆基站起来,一时间觉得气氛很不自在不由的开口。

    苏云君和陈隆基这才随着话坐了下来。

    看着陈景恒坐下便细细的品味着手中的香茗,似乎并不打算开口,苏云君问道:“临淄王特地上门,莫不是专程来品茶的。”

    闻言陈景恒笑说道:“自然不是。”说着轻啜一口,随后将手中的杯子放下,看着苏云君道:“近日来西域来报说突厥如今虎视眈眈,想要一举侵入中原,连着吐蕃都变得人心惶惶,不知乡君可曾得到消息。”

    闻言苏云君和苏邦彦的眉头不由微皱,陈隆基断不会冒然跑来跟她说这些,现在相王危机,他应该是把心思都放在如何解救相王才是。

    心思一转,苏云君不由的变了脸色:“王爷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王爷不顾相王,却来要挟我一个女子,这便是王爷该做的事情。”

    陈隆基闻言脸色微微变了变,不过也只是片刻,随后正色道:“事无大小,只要是有利于陈唐的,都是本王该做的。”

    “包括用自己兄长的安危来要挟他人为你铺路么?王爷是觉得这也是您该做的事情,王爷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耻笑么?”苏云君却是冷笑。

    闻言陈隆基似是早有准备:“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这江山社稷,多少将士已经埋身于黄沙之间。本王为的是天下苍生,黎明百姓。为的是让他们免于战乱,为了他们能安居乐业,不得不出此下策,就算是天下百姓定然也是能理解本王良苦用心。乡君乃是明事理之人,即便现在多有误解,想必迟早也会明白。”

    苏云君看着陈隆基,双目森寒冷笑道:“明白,明白临淄王的利欲熏心,明白临淄王为了权利不择手段么?临淄王说的是为了家国天下,黎明百姓,为了大仁大义才出此下策,难道这些就足以解释王爷利用吐蕃对自己的嫡亲兄长下手么?”

    陈隆基被苏云君点破,脸色终有些不善,却是强忍住:“国难当头,个人生死便是无足轻重,皇兄亦是陈唐皇室的人,自然也是要为陈唐出一份力的。自古以来,无论是魏文王为了大业,还是先祖太宗,若是拘泥于此何谈建功立业,何谈治国安邦。”

    “临淄王以文王高祖来说,那历朝历代的明君,可都是如此。临淄王不效仿历代明君,不效仿他们治国平天下,不效仿他们的大仁大德,却是想要相仿魏文王和太宗皇帝,对其手足无情之事,倒真是叫云君刮目相看。”

    若说苏云君前面的话还算是质问,这一句却是讽刺了。

    即便陈隆基现在也是变了脸色:“广昌乡君,本王敬你是有才学之人,莫要让本王失了耐心。若是今日乡君不肯应,不过三日苏家便要为乡君另择良缘,到时候就请乡君好生等着,做我正妃。”

    一百八十七章: 临淄王走,太平…

    陈隆基说着拂袖而去。

    苏邦彦看着陈隆基的背影,不由站起身来:“王爷!”

    却是话音刚出,人已经离开暖阁,半步都没有停留。

    他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听着,若是说再听不出来,便就是傻的。

    看着陈隆基,苏邦彦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这般对待他妹妹,顿时怒不可遏,就要追上去,却被苏云君唤住:“哥哥。”

    闻言苏邦彦止住脚步,回头看着苏云君道:“王爷此番也是太过份了。”

    苏云君却是冷笑:“最是无情帝王家,过份这个词,从来就跟他们无关。为了王位为了权利他们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牺牲,什么也都是理所应当,就是他的高祖太宗皇帝,不也为了这个位子亲手杀了自己的兄弟。”

    “即便如此他也不该效仿太宗皇帝做出这般有违天道,让天下唾骂的事情。”苏邦彦越想越气,原先在他来看,只觉得临淄王是个有野心有抱负的人,却未曾想,竟然这般狠辣。

    “他既然能让莺莺跪倒苏家来,能以婚约要挟郡王,就没有什么他做不出来的。人谓两面,一面贤德是对天下苍生,一面狠厉是对一些会阻碍他的人。哥哥平日里觉得临淄王为人算是不错的,只是因为那时候苏家与他来说没有什么正面的冲突,现如今却是不同了。不支持便就是异类,便就要被抹杀。”苏云君淡淡道。

    若是之前她心中还在生疑,为什么南奎会在这个时候对陈景恒下手,还在猜测是不是因为她和陈景恒的婚约,所以韦家迁怒于他,韦后亦是觉得陈景恒曾贵为皇太子,所以想要先下手永绝后患。现在听了临淄王的话,她这算是明白了。这一切不过是陈隆基的计谋,不过是为了要挟她。

    不由的在心中重新审视起南奎公主,当初金殿一面她便觉得南奎城府极深,却没想到竟然这般深沉。一边与韦祯牵扯不断,一边竟然投靠了与韦家对立的陈唐皇室临淄王,在这种时候还能做两手打算,以前算是她轻瞧了她。

    只是苏邦彦不知其中的缘由,看着苏云君却也是忍不住问道:“只是妹妹是怎么知道是王爷对郡王下手的?”

    苏云君闻言双眸微沉:“其实今日临淄王若是不来,我也猜不到是他和南奎勾结,只以为南奎公主和韦祯勾结,想要断了苏家的后路。”

    说着看着苏邦彦满面疑色,苏云君这才解释道:“我与吐蕃的卫矛公主有些许交情,今日得到郡王有难,正是卫矛公主送的信。若不是卫矛公主,我也不会知道吐蕃的事情,据我所知临淄王与元谨王子和卫矛公主并无交情。而据卫矛公主所言,此次吐蕃会对郡王下手,是因南奎公主离间郡王此去突厥是为了联合突厥攻打吐蕃。临淄王与卫矛公主和元谨王子并无交情,却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且来要挟我,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南奎公主透露了消息给他。”

    “试想一下,若是南奎公主对寿春郡王下手,又有什么必要去告诉郡王的弟弟。先不论这一点,郡王与南奎公主无缘无故,若是说有矛盾,那也是曾公然拒绝过卫矛公主,与南奎公主没有任何关系。南奎公主也没必要去对郡王下手,并且若是吐蕃对郡王下手的话,陈唐势必不会放过吐蕃,到时候依旧是生灵涂炭。所以南奎没必要做这种会让吐蕃损兵折将的事情,如果非要做,那只能是一个理由,就是有人给了她很好的利益,让她情愿放弃吐蕃。”苏云君将猜到的分析出来。

    的确若不是陈隆基过来,苏云君断然不会猜到他身上。

    但就是那几句话,陈隆基知道陈景恒现如今在西域遇险,而且能用这个当做交换条件,说明一点。这件事情,在他可控制的范围之内,那便更证实了,他跟南奎之间是有着关系。

    苏邦彦闻言顿时反应过来:“前几日我与张暐去见王爷之时,还曾看见一个极像南奎公主的人,从临淄王府侧门离开,当时张暐还与我玩笑说临淄王断然不会看上一个番邦女子,说他心中是有数的。现在来看,临淄王不仅爱美人,更爱一切对自己有用的。”

    “是啊,所以莺莺若是失去了价值,便就失去了地位。”苏云君说着不由的一声轻叹。

    闻言苏邦彦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在他心里清楚,自己妹妹说的是对的。

    沉默了片刻,苏邦彦看着苏云君清瘦的背影问道:“那临淄王到底要妹妹做什么?”

    苏云君冷笑了下,想着陈隆基的脸色道:“他要我用郡王所有的势力助他夺位。”

    “那妹妹怎么打算,毕竟现在郡王身处危难,若不答应,恐怕他会说道做到。”苏邦彦想着刚刚陈隆基

您正在阅读《娇相》的章节:第十章: 利用孩子 (19)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77xs.cn/html/37935/10523731.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77xs.cn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77xs.cn】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