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皇家、朝廷和卫所的刊物,迅速印刷推广。
尤其是公共区域的大字版,还配置宣讲员,对依靠学生朋友口口相传的传统士大夫,那就是降维打击。
第一个辩题,就一下子打响。
杨涟把他亲眼所见直白的写出来:
财富是靠百姓的双手创造的,只要参与生产就能创造财富,农民生产粮食、简单的生活用品就是财富;工人加工出的产品、矿工开采出的煤炭、矿石就是财富;商人出钱雇人雇车雇船,把当地紧缺的商品从远方运来,这也是创造财富。
财富从生产和运输、流动中来,从百姓手中生产、运输、流动,也最后到百姓手中使用,财富就应该为百姓服务。
这个内容其实朱由校知道有些不严谨,但是方向毫无疑问是对的方向,对于杨涟这一篇直接放在第一篇位置。
反观右侧第一篇对垒的钱谦益文章,文笔是驳杂恢诡、引经据典,反对复古先秦,但中心思想说不出来,只能说出一个先秦财富远少于宋明,而宋明之财富来自于礼仪,如果提炼一下就很可笑,比如饭从哪里来?从礼仪和文化中来。财富如何创造?提升礼仪文化,财富就随之而来.....
除了自吹自擂,正常人谁信啊。
然后接着徐光启对于财富与科学技术的见解,更是吊打缪昌期的谬论。
这还没算白话表达内容的通俗易懂,远胜他们诗文拗口的表述,在各地一公开,那就是一边倒的赞同进步一派。
关于知行的辩题也是类似。
杨嗣昌提出:掌握知识其实并不容易,需要从小从长辈、老师那里学习,从小到大、从青年到壮年,再从壮年到老年一直是学习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一般是在行动中通过社会实践去完善、去论证知识的真伪与用途,知识是为使用服务的。
知与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得知识与行为得到升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动起来用知识与双手去创造财富,有了足够的财富富就能改善学习环境。
冯铨则是一上来就反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表示应当是“知重于行”提倡礼仪和道德。
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气”,有了正确的礼才有正确的行,而正确的礼则效仿周公,谨记圣人教诲.......
这是根本没说为什么,只说古人重礼,就叫做礼重于行,完全是逻辑跳跃。
......
为了让读者容易进行对比评判,编辑在每一期刊物只刊登出一个论题,为了公平起见,每一期刊物所刊登的正反对垒双方的论证的文章数量一致。
一对比,瞬间全国惊讶。
第一感觉就是对垒双方,风格差异很大。
读者发现一方几乎全是白话文,所用语句通俗易懂与日常用语差别不大,并且全部使用简化字,但凡识字超过一千的人几乎都能读懂。
另一方则采用的是文言文,之乎者也重复使用无数,与《四书》、《五经》、《论语》儒家典籍类似,并且全部采用繁体字,文学水平没有童生、秀才以上的造诣的人根本就很难读懂。
并且多数采用骈体文,有些繁体字生僻,只有少数人能认识。
为了照顾大众读者,但凡是用繁体字写的文章,下面专门又用简体字重新排版印刷出原文,对于个别生僻的繁体字没有对应的简体字,只能把繁体字搬过来使用。
读者不用详细看内容,根据文风与风格就知道前者出至革新派,也就是新墨家、新公输家、新名家、新医家、新儒家等新百家,以及其他革新派之手。
总之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说人话、做人事,百姓站在哪边毋庸置疑。
保守派除了黄尊素等寥寥数人能稍微讲些有逻辑和在理的话,其他基本得不到百姓们的支持。
这场论题投稿大辩论辩论使得各层次百姓脑子开窍了,各自寻求自己的发展机遇,思想变革来自社会变革,社会变革进一步促进了思想变革。
各地人头攒动,争相阅读报刊杂志刊登的论题辩论文章。这些辩论文章成了大街小巷、茶余饭后人们的话题。
这次论题征集与大辩论已经成了国家意识形态走向的大事,这是国家大事。
以前谈到国家大事,普通百姓往往会说,国家大事是权臣、大士族决定的事,与我们草头百姓毫无关系。
现在不一样了。
可以说国家兴盛与衰落与百姓息息相关,朝廷公开进行论题辩论,普通百姓也可以参加,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朱由校在刊物发布前又颁布了免费计划,群众关心论题辩论的积极性。
公共区域的大字版论题辩论版面出现了,每天均有新的内容与读者见面;同时各种杂志报刊实施及个人订户以旧换新规定。
对于这些举措读者们大喜。
街头巷尾到处增设报刊杂志专卖店,专卖店出售人员均是街道本地人,实行实名登记办法,限制个人购买数量,这样就杜绝了士族豪强、地主买办找托大量购买的恶意行为。
过路生人只要实名登记也可以购买一份,每个城市均设立销售名单汇总审核机构,如果发现有人走街窜巷到处购买,必然被有关部门追查。
之前有人担心买不到,或者被富家或保守士子给抢占资源,现在担心一扫而空。
并且订购与零售基本不会出现货源断绝的事例。
而且对老读者的照顾政策,更是让人欣喜。
此外各种报刊杂志一律增设了广告栏目,无论是单位与个人均可在报刊杂志上刊登广告。
广告不限内容,招聘人员、寻人启事、商品推销、寻找客户、推销产品等等。只要缴纳按时按量规定的金纳的实名登记者,均可在报刊杂志上刊登所需内容。
广告收入比刊物发行销售还要赚钱更多,增加了需求联系的途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大有助益。
朱由校把信息资源的利用首先在报刊杂志发行广告上推行出来,开启了信息革命的开端,同时让公共区域免费、老刊物免费换新刊物的收入损失,一下子在广告费上成倍赚回来。
皇家、朝廷与卫所的各个报纸刊物,一下子就把一条1000两年费和400两季费广告位售出。
直接收入超过三十万两每年。
【高速文字首发
WwW.77xs.cn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77x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