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 > 第610章 农科工举,相辅相成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610章 农科工举,相辅相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其实此时大明除了农科,其它如林、牧、渔、医科、百科也在工科范围内参加了专业考试,但是没有颁发举人文聘,但是已经将合格者登记造册。
    农科比较土,但是这是基础,没农科啥也没得搞。
    这些年培养出来的农科人才更多,农科作为试点颁发了任职资格证书,掌握一项技能就可以在全国的卫所、皇庄和官府受聘用,为劝课农桑和农业技术吏员。
    至于百家当吏员的事,还不着急,以后还的慢慢扩展,不能急功近利。
    农科人才下乡就以推广新作物的吏员身份出现在全国,皇庄、卫所和官府不仅要密切配合他们的工作,还要地方按照按劳所得提供待遇,如有科技成果的推广,还向他们发放福利。
    他们只属于直属大明皇家科学院管辖,也就是身份背景其实算是挂靠在皇庄、皇家科学院、老朱家的直属。
    在涉及农科技术方面,就是县级地方官员也要听从他们的建议。
    在这种体系下,他们不止农科几个人,而是一套逐步锻炼起来的班子,不仅要在全国推行美洲新物种,还要在林业、牧业、养殖业、渔业、医药各方面进行调研与试验。
    朱由校想要改变大明的体制就从基层做起,将来这些人才是大明基层的中坚力量,那些依靠儒家思想和骈体文考上的举人、进士早晚要靠边站。
    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指这些学了些没用东西的科举病体人。
    有了皇家科学院的招牌,地方政府和士族豪强只能低头。此时皇家已经是进步的代言词,皇家科学院、皇家大学堂、皇家大饭店、皇家景点、皇家督造......带了皇字的,就是质量最高的。
    后世英格兰不就是皇家学院、皇家卫队最出名吗?这回轮不到他们了,大明的肯定比大英的厉害。
    以农科吏员为首的团队首先与这些已经崭露头角的工科举人打成一片,工农联合崭露头角。
    工举有钱有技术,农科有学问和权力。
    两方配合起来发展效果最好。比如农家的吏员开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推行美洲农作物的推广,把他们带来的种子选择合适土地试种。为了减少农民的担心,有威望的工科举人用机械水利和新式农具支持他们的种植。
    这些新机械和水利,地主轮不到,只能花钱租用。
    渔业、牧业、林业也开始进行改革,有官府的支持,又有工科举人担保,推行改革阻力不大,因为这些专业户早已学习了不少知识,看到皇家科学院派来的人确实很内行,最初的疑虑也打消了。
    即使是农民中有一些很保守的人,当他们看到美洲作物长势喜人,他们的积极性爆发了,可不甘心一直落后啊。也都在学着严格按照皇家科学院技术人员的安排除草、浇水、施肥。
    沙地花生最早收获,但他们看到原来亩产几十斤杂粮的沙地尽然亩产二百多斤花生时,一个个眉开眼笑,盐煮花生好香。
    如果把这些花生榨成油卖的钱相当于三四百斤的粮食产量。
    初秋。
    坡地的玉米成型了,农户第一次吃到了香甜的煮玉米,金黄色的玉米颗粒很像他们的大门牙,技术人员告诉他们,现在玉米还没有成熟,等到秋后成熟了煮着吃就没有现在好吃了。
    旱地地的土豆秧子开始发黄了,地面培土上出现了许多裂缝,说明土豆个头不算小,拔出来一看与鸭蛋大小差不多。技术人员告诉主人,再有一个月就可以收获了,到那时这个土豆还能长大一圈。
    秋后统计:旱地地玉米平均亩产一百五十斤,是种杂粮的二倍以上;水地玉米亩产四百斤也是种杂粮的二倍多;坡地土豆亩产五百斤,现在不好折算,估计起码是种杂粮的二倍价钱。
    但是种玉米和土豆施肥要比种杂粮多,农家肥不够用。
    不过那个技术员告诉他,利用多余的粮食养猪、养羊积攒肥料,下一年千万别种重茬,错开年份种。
    牧业、渔业也见效了,林业的水果多数三年后才能有收成;手工作坊和工坊效果最显著,已经成了经济的领头羊,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原来被看作不务正业者反而最赚钱。
    下一年就可以大面积种植美洲作物了,今年是种的人卖种子就能大赚一笔。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开始繁荣了。
    粮食多余了,粮价降了,但是食品加工业开始出现了。百姓已经不满足于温饱了,开始改善生活质量了。
    粮食的富裕引起了养殖业大发展,肉食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了。
    养殖业的发展必然导致肥料的增加,粮食产量翻番已经不远了,大明农村不久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当然除了民间的,官方的也绝不自满。
    回到农村创业的公共学堂学员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
    为了支持皇权下乡,皇族拔出大量资金作为学员们的创业基金,利用无息贷款的方式支持在农村办工坊和百家作坊、工场。
    官方也不能被落到到后面,因为他们想要升官必须依靠政绩。
    官方利用税收留作地方发展的资金,大力支持民间中小型工坊、作坊的发展,也对他们进行无息贷款。
    还出台了一年免税、后二年半税,五年后开始部分退税的激励办法。
    虽然地方、士族豪强不支持工坊的大力发展,也有人想设法阻碍,但是被抓典型严厉打击之后再也没人当出头鸟了,许多人尽管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表面上还的举双手支持。
    ......
    当然,军事和核心攻关方面,还是要靠朝廷来投钱推动。
    徐光启、王徵和王恭厂、兵仗局研究了多年的无烟火药终于取得量突破新进展,不久之后就可以取消点火发射枪弹和炮弹了。
    燧发枪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铸铁、铸铜中小型炮管已经被钢管取代。
    然后还有皇家自然科学院、社会科学院的在化学研究上也有突破,硫酸、硝酸、碳酸的生产瓶颈被一一攻破,下一步就可以进行化学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了。
    其实化学元素的发现、命名和分类,还是在化学品规模使用之后,是随着使用的深入才逐步归纳总结和理解。
    大明现在就是进入使用的快车道,后面化学的诞生也不远了。
    化学将在大明诞生,而不是200年后的欧洲。
    这一历史性的成就,也将在朱由校在幕后,推动徐光启和宋应星来达成。

您正在阅读《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的章节:第610章 农科工举,相辅相成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77xs.cn/html/68880/21714892.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77xs.cn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77xs.cn】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