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敲打一下德川与伊达家
梁王朱由检与高丽贞明公主的盛大婚礼结束了。
这场婚礼从规格上仅次于天启皇帝大婚,但是规模更加盛大,尤其是高规格的外国使节参加人数和献礼数量,远远超过了去年天启皇帝大婚时规模。
早在一个多月前,朱由校就以各种方式把参加梁王朱由检与高丽贞明公主大婚的邀请函发往了蒙古各部、南洋、西洋各国,西洋国家的只能发到其使节处。
这次来的人最远的有外喀尔喀七部和西班牙吕宋总督,比较近的朵颜三卫、土默特蒙古、内喀尔喀蒙古、安南南方阮家、还有乌斯藏派快马赶到四川、通过明直道而来的藏传黄教喇嘛。
就连没有官方关系的倭国德川幕府得到消息来不及采办礼品,托汉商李旦带来了精美饰品和漆器。
李旦原本是海盗,长期在倭国从事商贸和海盗职业,去年和尼德兰海盗入侵华夏,被南居益策反,目前仍在倭国与华夏之间搞贸易。
高丽派来了以金鎏为团长的代表团以及部分李家王族后人,他们代表着高丽和娘家人。
对于天启皇帝为弟弟梁王朱由检举办如此盛大隆重的大婚的目的,当他们看到朱由检穿着王服五彩、白罗制冠、革带皆金扣的高丽王服依着,带着依着高丽公主服饰的贞明公主谢客时,顿时明白了:
贞明公主的嫁妆是高丽,天启皇帝这是是公开宣布大明对于高丽的主权。
其实大臣们的反应最强烈,对高丽继承的法理在大明感到欣喜,同时对于天启皇帝的苦心孤诣很是敬佩,对于几个月来高丽国王李倧排斥明国使节、驻军、商人,以及后金入侵高丽,大明无法名正言顺出兵,而采取的怀柔政策现在才有了新的认识。
吾皇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原来局势一直在大明的把控范围内,不仅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还变被动为主动获得了大义与大利。
东林党的军师、智者黄尊素很失落,他越想降低朱由校的威信和感召力,朱由校的威望反而越高。
隋唐国力之强大远高于衰落的明朝,可是能力与功绩高于太祖朱元璋的杨坚在讨伐高丽的战争中一败涂地;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可是凭借他的雄才伟略和雄厚的国力在历次对高丽的战争屡遭失败;元朝横跨欧亚大陆,实力何等强大,也对高丽无可奈何。
可是朱由校兵不血刃,借力打力轻而易举地就让高丽国母带着公主,把高丽当做陪嫁物送给了大明,这样的丰功伟绩只有年轻有为的一代千古帝王天启皇帝才能做到。
可笑自己与杨涟自不量力,还始终与朱由校对着干,原来人家根本没把他们当回事。
两年多来许多对朱由校改革心怀不满的文人士族、地主阶级,专门等着朱由校在高丽碰钉子,随时准备在朱由校失败后进行口诛笔伐,高丽自动加入华夏对他们来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
他们不得不对这位年轻的皇帝改变看法啦。
这次武勋们更加欣喜,因为他们才是朱由校的真正支持者,无论是清河口打败不可一世努尔哈赤,征服了漠南蒙古,打跑尼德兰海军海盗,战胜西南七大势力,还是高丽投怀送抱,武勋、武人出力最大。
知道高丽是隋唐以举国之力都拿不下的地方,现在陛下做成了,他们也将守卫高丽立功,都觉得这是前无古人的功绩,自己如果能给陛下一些助力保卫此地,以后都是后人铭记的对象。
百姓们也觉得历史上与华夏作对的高丽与现在的高丽本来就是两回事,历史的恩怨早已过去,高丽本就跟大明很亲近,遭遇这么多灾祸,以后融合进来峰回路转真是很好。
朱由校让礼部转交给德川家光一封信,除去客套的外交语言,主要内容为:
“仙台藩伊达政宗已经与后金勾搭两年了,双方一直进行走私活动,大量军火、大米进入明国叛军建州女真之手。
仙台藩伊达政宗从建州女真换取人参、貂皮、东珠,又用华夏这些国宝从倭国关东换取大米,因此倭国仙台藩间接参与了颠覆明国的叛乱,倭国关东大名也成了间接参与者。
如果倭国德川幕府不对仙台藩伊达政宗剿灭,不对通过仙台大名参与军火走私、掠夺明国宝贵资源的尼德兰进行驱逐的话,那明国就会对倭国动手,想必被倭国驱赶的西班牙、葡萄牙会乐于帮忙的。
希望德川幕府不要成为西方列强入侵东方的引路人,否则倭国会成为东西方决战的战场,孰轻孰重请德川幕府斟酌。
一旦倭国发生对外战争,关西大名一定会倒幕,那时伊达政宗和部分关东大名也会趁火打劫,估计幕府将军就要换人了。”
德川家光本来就对于伊达政宗和尼德兰与大明的叛徒建州女真勾勾搭搭有所察觉,伊达政宗的野心他岂能不知。
伊达政宗受丰臣秀吉之命令派三千兵出征高丽,丰成秀吉死后,在关原大战中加入德川家康的东军阵营,战后伊达政宗的领地得以保留,成为仙台藩藩主。
他那句名言:“愿早生20年,成就如之霸业!”德川家光深有体会,虽然伊达政宗表面上臣服于德川幕府,其实反叛之心一直存在,他始终不满足仙桃藩的封地北海道那里的苦寒之地,关东平原的大米是他渴望已久的。
德川家光很清楚,一旦倭国与明国发生战争,他取胜的希望几乎为零,那时候关西大名必然捣乱,德川家族一定面临巨大压力。
要遏制伊达政宗和尼德兰,一方面限制仙桃藩与尼德兰的来往,同时严查关东大名与仙桃藩的经济往来。
高丽亲明派心中一颗大石落地,靠着大明渡过几次危机的多数百姓也终于看到未来好日子的希望了。
高丽保守派纷纷怒骂,骂仁穆大妃和贞明公主卖国、贱皮,也骂明国无耻,但是都是蝼蚁根本无用。
李倧最为失落,保守派也骂他无能。他很清楚,当时同意明国在高丽驻军的话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发生,只恨自己没有远见。
【高速文字首发
WwW.77xs.cn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77x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