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再也不缺战马了
多伦诺尔会盟以后还要处理和收编林丹汗的部众。
这回有一批察哈尔蒙古重要头领跟锦衣卫早有联系,关键时刻带领部众反戈一击,一口气解决了胆敢抵抗的敌人。
所以这次没像朱棣北伐一样,敌人远遁逃逸,大军难以抓住敌人主力彻底消灭。
能一口气解决林丹汗几乎全部嫡系,倒戈的察哈尔部头领们功不可没。
其中名叫奈曼的鄂托克部老酋长起到了关键作用,算是以老资历带动了不少人亲明。
现在明军正在搜寻察哈尔蒙古各部落。
老酋长立即召集部众首领,带领部族向明军投降去了,这一正确决定得到了朱由校的称赞,暂时让该部落择地驻扎。
在奈曼老酋长的劝说下那些隐藏的大小部落纷纷主动投降。
其实这些部落的隐藏地朱由校已经知道了,通过调查得知,这次察哈尔参战的一万五千主力的三分之一是两个支持林丹汗与后金结盟的鄂托克部落的人,他们冲锋在前,被消灭的南北包剿的那五千人就是这两个鄂托克部落的人。
其余两千人是林丹汗的直属部下,另外死去的一千人和投降的七千主力是其他六个反对察哈尔与后金结盟的鄂托克部落的人,这就是他们没有跟着林丹汗向北逃跑,而是选择投降的原因。
至于其他两万五千没有靠前参战的骑兵,全部是后来在林丹汗征服漠南蒙古时收服的中小部落,他们中的多数部落和反对林丹汗与后金结盟的另外四个鄂托克部落的首领已经被老不死的人收买了。
之所以没有提前开溜,是因为朱由校想让他们现场观摩明军是如何收拾林丹汗的主力骑兵,进而对他们起到震慑作用,促使他们死心塌地归顺明国,从此不会产生反叛之心。
由于被俘者和投降者众多,他们部落的老弱和牛羊藏在后方的位置也全部暴露。明军朱纯臣、曹变蛟等人和奈曼等四处派人把各个部落的老弱和牛羊都一一找到,一起带到多伦卫。
后续要一一甄别筛选,将林丹汗的部众分化、吸纳、任用和惩处。
对于林丹汗的死忠与嫡系需要锦衣卫来筛选,其中锦衣卫暗部的李自成、刘宗敏等人要承担重要任务。
锦衣卫暗部专门做一些不太见得光的事。
这次林丹汗本人押送到京城软禁。
但是他的嫡系反明和亲后金的手下一定要严惩,比如收皇太极、范文程贿赂,撮合察哈尔蒙古与后金联合的红教大喇嘛沙尔呼图克图。
此人被林丹汗极为宠信,搞得林丹汗非要变蒙古的传统信仰不说,还跟远在辽东、被天启皇帝打败的努尔哈赤结盟,结果三个月就被大明打败吞并了。
这帮人都是坑人、导致战乱的罪人,全都要甄别出来、严加审讯、供出同党。
这事李自成、刘宗敏适合啊。
他们两个打小就擅于此道,而且因为家乡有时遭遇蒙古马匪劫掠,对蒙古主战派那是相当仇恨,干起来那是特别有劲。
在蓟镇对主要俘虏的反明头目一通拷问下来,把勾结后金、推动林丹汗与大明为敌全都给招了。还有相应协从一个没跑,全都从部众里面揪出来了。
抓捕主犯近百人,协从一千多,没有一个是冤枉的。用时仅十天,这就是李自成、刘宗敏的效率。
不过严惩只是针对少数恶劣敌人,对于多数人不仅要团结还要让部众好好发展,青壮加入大明成为兵役基础,优秀者直接吸纳入新营兵。
鄂托克部和主动投诚者有部众近十万,青壮一万及家属三万多人编入多伦、大宁等卫所,成为当地主要戍卫兵力。还有四十万牛羊属于他们放牧,朱由校又把缴获自林丹汗的牛羊中抽出十万拨给他们,算是非常优待了。
当然,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在察哈尔部非反明一派中收编兵丁,并安置其余部众,足足十几万部众需要筛选和安置呢。
薛国用与刘侨、李自成、刘宗敏等人对察哈尔部的甄别筛选工作量相当大。
这一次收服的察哈尔蒙古部众数量很大,新接收的地方也很大,需要设置大量卫所,将收编半数部落和汉人混编,半农半牧。
还有半数部落内迁到蓟镇、天津、宣府、大同和榆林,编入卫所补充之前卫所兵力和畜牧人才。
还需要降军中选拔五千精锐,加入到新营兵。选拔一千马术精湛、最擅于侦查和野外生存的最强者进入御马监和京军三大兵团的三千营,以后作为夜不收去侦查。
扩大新营兵的事循序渐进,将缴获的大半牛羊编入当地卫所和蓟镇,以后从恢复实力的卫所中慢慢吸纳招募补充。
就这么算还有四十万牛羊待安置呢。
这还没算近十万战马和二十多万驮马驴骡,这回真是发了。
以后大明绝对不缺战马和驮马,在骑兵数量、战术行军、战略运输方面将获得质的提高。
马匹大部分留在草原、蓟镇、宣府、大同、天津和京城,还有三万等待安排。
“这回草原、蓟镇和宣府大同不用再多安排那么多牛羊和马匹,也要避免过于放牧导致水源消耗和沙漠化,这些牛羊可以入北直隶、山东和淮河流域。”
“啊,淮河流域?”薛国用、孙如游等人有点不解。
朱由校笑着说道:“南方两大适合养马,历史上骑兵和勇士辈出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额,淮泗!原来如此,淮河畔河流众多却经常有水患,农耕条件不佳,但是可以放牧。淮泗勇士古今有名,其实也是南方首屈一指的骑兵。”薛国用很快反应过来了,朱元璋等人就是淮泗勇士,徐达、常遇春、蓝玉指挥骑兵很厉害,是有淮泗畜牧的先天基础的。
“还有一个地方是云南,产出滇马是西南最好的马匹,当然比西北和乌斯藏差不少,一般川中不用滇马,而云贵用滇马居多。”
薛国用、孙如游记下了,怪不得陛下要把牛羊马匹安排到北直隶、山东和淮泗,因为南方确实武备不如北方,赶紧把山东、淮泗的畜牧搞好,有助于往南方增派强军。
朱由校看着一群群战马、驮马、驴骡、壮牛依次被分配到各地,心里那是美滋滋。
【高速文字首发
WwW.77xs.cn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77x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