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搞了沙盘
朱由校也得到辽东前线最新情报。
熊廷弼、魏忠贤分别上奏,报告了前线努尔哈赤大军向东南开拔,准备进攻高丽。前线文武对于进攻还是防守做了讨论,经略熊廷弼、巡按张铨都建议采取防守,避免中了敌人诱敌的计策。
另有魏忠贤密信一封,记录辽东文武对于是战是守的讨论细节。以及调查文武中,跟建奴可能有勾结者的调查情况。
朱由校将其记下,并让档案司记录,暂时作为机密,日后平定建奴以后再考虑解密。
再回到战局上。
目前大战已经开始,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四个旗向东南。正黄旗、镶蓝旗都是八旗中兵力近万的大旗,正白旗虽然就6000多兵力,但那可是皇太极的兵。
可以说建奴中最强的力量都向东南,即将抵达鸭绿江。留守的代善、莽古尔泰两大贝勒,在后世看来也是有矛盾的两个人。
看起来是绝佳的总攻时机。
但很明显是个陷阱!
朱由校知道后世阿敏一个镶蓝旗,就足以横扫高丽,让高丽王庭签城下之盟。
一个旗足矣,现在派了四个旗。
努尔哈赤不可能不知道高丽有多么羸弱,过高估计高丽军的实力,所以四个旗必定有假!
“刘若愚!”
“奴婢在。”
“召集内阁、军机处、兵部和户部、工部武英殿开会,档案司与司礼监、东厂、锦衣卫列席。”
“遵旨!”
这回选在武英殿,不在文华殿因为这是战争会议,而且军机处就在武英殿旁边,这回也要他们多发挥一下作用。
小半个时辰后,人都到了。
朱由校看到军机处把地图、山川地形图、沙盘都准备好了,另外还有主要敌酋的画像、名牌,敌我打野战双方的布阵图。
果然按我布置,军机处这一个多月做了不少准备,越来越有现代参谋部的样子了。
“先讲讲前线的情报。”
刘若愚按照熊廷弼、魏忠贤的奏报介绍。杨嗣昌、洪承畴则按照奏疏,在地图和沙盘上将敌我位置标清楚。
看到沙盘上,一个个红色蓝色旗帜,方从哲、韩爌等人都有点新奇,心中暗暗惊叹此物真乃神器,一下子就能看出山川地势和敌我位置。
布置好之后,军机处首席大臣、英国公张维贤禀告道:“陛下,地图与沙盘已按情报布置。”
朱由校亲自带着众人围在地图沙盘前,指着辽东的山川介绍道:
“俺让魏忠贤去辽东,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绘制辽东详细地图。熊廷弼等文官、祖大寿等辽东将领,以及一批开原百姓一起出力,画出了详细山川地图。
传回来之后,俺让军机处专门做了这样的沙盘。沙盘可以看出辽东一条条河流、一座座山峰,虽然抚顺以东的情况不准确,但基本位置不会相差太多。”
兵部尚书黄嘉善端详了一会,对天启说道:“陛下,此物对打仗与各地防务都很有用,臣以为该制作全国各边疆的沙盘,以备不时之需。”
“那当然啦,可是不是每个边疆都有这些详细地图,朕看有的地方地图错漏很多,必须脚踏实地专门核验才行。”
转身看向档案司的温体仁和熊文灿:“这就是档案司的任务,温卿前一段外出调研,可有找到熟悉山川地理之人?”
温体仁回道:“找到吏员十余人,比较熟悉宣大及陕西地理,另有熟悉山东地理者,但是对于西域、西南、两广熟悉者暂未找到。”
“嗯,先从陕西、山西和山东的地形图开始,这些地方都有战事需要。西南及两广也不用担心,朕知晓一人,可以入档案司统计局,此人朕已派吏部去请了。”
“臣知晓了。”
此人当然是徐霞客,他现在还比较年轻,却已经走访过许多华夏的山河大川,按照《水经注》等一一考察辨识,记录很多一手考察信息。
以后制作全国地图、地形图、矿产地图、水源分析图,以及军事地图等,徐霞客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此事后面继续,再回到沙盘上。
“目前从地形来看,辽阳、沈阳在西,萨尔浒、抚顺关在东,敌我形成东西对峙的局面。但是敌人占据辽沈以东山区,我军无法探查敌人详细调动情况。”
张维贤回道:“确实是这样,目前辽东前线最多侦查到萨尔浒山区,更远处的是逃跑包衣说的情报,也许这几天有变化,也许敌人做了伪装。”
朱由校就是想说情报未必可信:“既如此肯定有误差,努尔哈赤这人阴得很,熊廷弼等人采取防守态势是对的。”
首辅方从哲看了看东南边:“可是高丽那边怎么办?目前是我大明为主,高丽与察哈尔的林丹汗从东南西北两侧威胁敌人,现在敌人要把高丽拔掉。”
朱由校看向工部的徐光启:“徐侍郎,记得万历先帝病重前,你上过一道奏疏,建议派大臣常驻高丽。扩大我大明的影响力,甚至考虑派兵进驻,从而遏制努尔哈赤吧?”
徐光启回道:“正是如此,臣以为高丽羸弱又不守信,根本不认真出兵配合大明,萨尔浒又害死刘铤将军。所以要派人派兵进驻,才能让他们出力。”
“这个提议很不错,只是当时万历先帝患病,高丽也无近忧,所以时机不到。
现在是时候了,建奴大军假如兵临城下,高丽敢投降议和我们就打他!拼死不降抵抗,我大明派人派兵保他不灭。”
“陛下圣明。”
“对了,徐侍郎不是也希望传教士到高丽扩展传教吗?这回传教士改外事与经贸了,那他们也能跟着去,看看建奴的暴行。”
徐光启心里一惊,果然陛下都知道。自己之前想让毕方济去高丽传教,跟着进驻高丽的大臣一起去,当时有些私心在里面。
陛下如今坦坦荡荡,有啥就说啥,还同意让西洋人一起去。现如今也不用搞什么传教了,就是正经的欧洲罗马一方外事联络人,再加各种技术与商业合作。
他反省自己,发现过去真是太狭隘了。
朱由校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西洋来人那就来,国与国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当然可以交流合作。
搞什么偷偷摸摸的传教,从士大夫开始发展并扩大话语权……过时了。
现在要按我天启的办法来做,才有他们继续待下去的价值。
【高速文字首发
WwW.77xs.cn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77x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