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未名湖学堂的山长
    这回叶向高和赵南星、邹元标这三位东林大佬,并没有专门避嫌分开进京。
    天子把他们一起提拔入京,名正言顺何须避嫌?
    故意分开来京、假装彼此不熟悉,那才会显得心里面有鬼呢。
    看到前面处斩叛臣,他们还算绷得住。可是到了黑人抬棺那一段,百姓们欢快嬉笑,他们三人内心五味杂陈。
    “虽说是谋逆的罪臣,尸体本就会被示众,但黑人乃外邦的下人,”邹元标气呼呼地感叹。
    赵南星也是气愤不已,几乎有冲上去殴打黑人的想法:“刘一璟!那份棺材里是被刮的刘一璟,死后竟然还遭到这等侮辱......”
    叶向高却无奈一笑:“未来我的丧事,如果这么办虽然很丢人,但我倒是同意给我这么搞。”
    “别开这个玩笑,这回杀得可有我们的老友。”赵南星抱怨了一句,虽然这回证据确凿,但是他就是心里不高兴。
    叶向高无奈叹息一声,其实事发前他还派人劝汪文言不要政变,采取更稳健的方法。结果汪文言一边把玩着象棋棋子,一边自负地发动了叛乱。
    再看看大街上,百姓们对天启皇帝很是尊敬,对于叛乱的这帮大臣满满鄙视。还有的人一边搬家,一边歌颂天启怒喷叛臣。
    民心在朝廷,民心在陛下啊。
    “我等既然接受了这个职位,有什么想要改变那就靠我们自己努力。”
    听叶向高这么说,邹元标先点了点头,赵南星则是痴痴看了一会百姓们,也说道:“也罢,希望西厂南厂、京军锦衣卫这些,别做太出格的事来。”
    三人采取了他们心中搞得“曲线救国”策略,这回看到京城民心所向,知道除了这个办法就只有归隐在家,既然给了重要职位,那就好好干吧。
    第二天。
    朱由校就先找了邹元标来。
    “南皋先生,这未名湖先生可知在哪?”
    邹元标号南皋,被贬贵州以后建立了南皋书院,引领了贵州王学和文人士子,被尊为“南皋先生”。朱由校现在也尊称他这个名号,以示自己对他的认可。
    “臣确实不知道未名湖在哪。”
    朱由校点了点头,果然未名湖没有名字,现在根本不为人知。
    “万历先帝的母亲李太后,当年是普通人家出身。位极太后家族也跟着封伯进爵,她的父亲先是武清伯,后来成为武清侯,这些先生知道吧?”
    邹元标刹那间仿佛回到年轻时一般,那个时候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脑海。
    “臣记得,当年还是武清伯李伟,李太后虽然鼎力支持张居正改革,但是武清伯处处反对新政。直到张居正病逝,李伟才从武清伯升为武清侯,现在传到第三代依然是京城一大富豪。”
    邹元标年轻的时候就反对张居正新政,但其实反对的是皇权与相权,支持多数文官掌大权。
    这在现在也是他的政治理念。
    只不过朱由校很清楚这些,但现在不谈这个,因为大权怎么可能给这帮地主出身的一帮子文官,肯定要在自己手中才能推进改革、深化变革,带领大明崛起。
    现在要聊的是武清侯的财产。
    “这次叛乱之后,第三代武清侯虽然没参与,但是他跟郑养性一族关系不错,如果追责也是能惩处的。再加上第一任武清候在当年就是为了自己家的土地,以及贪腐的需要,才坚决反对张居正。可想而知,张居正死后,他贪了多少钱。
    有这样的背景,武清侯知道深深追查,他算是没参与叛变,但是银子、人脉跟叛臣往来太多。万般无奈之下,他把半数土地园林都捐了出来。”
    邹元标觉得不容易啊,武清侯一族特别抠门,能把土地园林吐出来给陛下真是好啊。
    他又想了想,知道未名湖在哪了:“这么说来,未名湖与武清侯有关?”
    “不错,武清侯当年在被李太后封了很多土地和园林,武清侯当年是泥瓦匠,得了土地园林就自己造,在京城香山以东、皇城西北建了‘天下第一园’,名为‘清华园’。如今清华园都回到俺的手里,其中一部分区域,就用来开学堂。”
    “陛下圣明!”邹元标立刻跪下称颂。
    他原本对天启皇帝没啥好印象,早时候听说他懦弱不善文墨、喜好木工,后来听说沉迷墨家、宠幸奸邪、贪恋兵权,然后屠害忠良。
    现在一见面,就听到这么圣明的事。
    朱由校内心也乐了:果然他很惊讶和称赞。
    他知道邹元标特别喜欢讲学,尤其是王阳明心学和务实救世的思想。那就让他开学堂,直接把清华园拨出来,先搞未名湖学堂,以后再搞清华学堂。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京师大学堂、清华大学堂后世的地址,就都跟清华园密切相关。
    “未名湖是俺起的名字,其实是清华园内一个没有名字的湖泊。那里很适合讲学,南皋先生此事交给你牵头了。”
    “臣遵旨!”
    “不过我提醒一下,未名湖学堂跟东林书院不一样,不能随意发散抨击朝政,反而应该专注于哲学思辨、文史典籍、考究考古、天文地理、数算土建、经济民生这六类,王阳明心学与各家思想都属于哲学思辨,相信先生可以引领好。”
    听天启皇帝这么说,邹元标先认真消化一下这些内容。
    “六大类,都是文士喜欢谈论的内容,但是不讨论抨击朝政,而是深入学问......臣以为此道乃正途,不过在京城却不讨论抨击朝政,臣估计士子们也忍不住啊。”
    邹元标实话实说,他觉得江南士子们远离朝堂,享受着金陵秦淮的繁华柔情,依旧那么喜欢抨击朝政。这在京城不讨论抨击,感觉难度很大啊。
    朱由校内心一喜,这个邹元标可以啊,果然刚直。
    这是句大实话,以后确实要想办法。
    “朕相信有人喜欢抨击朝政,但也有人喜欢钻研学术。未名湖学堂目前定位,以后者为主,因为我华夏源远流长,学术上的成就虽然还不错,但朕觉得潜力还远没挖掘出来。”
    两人又讨论了一会,对于讲学钻研都有不小的期待。
    邹元标就此上任未名学堂山长,相当于大学校长。
    档案司也一一记录,未来档案司、统计局乃至社会、自然科学院,也跟未名湖学堂交集多着呢。
【高速文字首发 
WwW.77xs.cn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77x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