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 > 第169章 京城搞拆迁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169章 京城搞拆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方从哲回道:“左都御史至关重要,廷议之前内阁、吏部和都察院初步拟定了名单,只是目前分歧较大。”
    “有何分歧?”
    “如果从能力来看,当年首辅叶向高才能、品行俱佳。此外还有王德完、邹元标几位官员适合,但资历没那么深。现在问题是,叶向高与叛臣汪文言是好友,不知可不可用?”
    “哈哈哈~”朱由校却不怕。
    “该用就用,这位叶向高据我所知,确实是一位才学、城府出众的人才,不像刘一璟那样急功近利。此人别人未必敢用,但是朕敢,因为我可以降服他为大明效力。到时候廷议讨论,朕自有安排。”
    “老臣遵旨。”
    方从哲感叹,天启陛下真的是非常了得。
    对于叶向高这种,可以干脆封杀不用,但是他确有把握和胆量降服,这可不是一般的帝王啊。
    接下来再惩处叛臣前,还要把没收的房产安排一下。
    ......
    京城确实需要拆迁和扩建了。
    北京老城自从成祖建都整整二百年了,当时皇城大小没变,内城只是在朱棣还是燕王时的北平城向南扩展了一小部分,扩建前承天门就是内城的最南端。
    建都后向南扩至玄武门、正阳门、崇文门,这三座城门就是扩展后内城南城墙的三座城门。
    此时内城北面有德胜门、安定门两座城门;南面有玄武门、正阳门、崇文门三座城门;西面有西直门、阜成门两座城门;东面有东直门、朝阳门两座城门。
    因为当时经济条件所限,本应该把承天门南面的大街拉通,在东西城墙处再设置两个城门,但是没有钱把这条大街打通。
    造成了以后六百多年这条大街只有一多半,内城东西城墙南面两侧住房拥挤,东面有南北大街比较宽敞,东南角又是公共建筑还好些。
    整个西城南半部没有一条宽敞的大街,全部是小街、小胡同,交通很不方便,遇到火灾更是没有办法疏散交通。西城北面只有一条南北大街,北部有西直门东西大街,中部有阜成门东西大街,相对好一些。
    明朝经过二百年发展,南面扩建了外城,在外城东西北面角落设立了东便门和西便门;东西城墙设立了广渠门、广宁门;在南城墙设立了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
    但是对于内城的交通没有任何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内居民已经有不少富裕的住户开始养马车,虽然不能像乡镇养四套骡马车,只能养单套小马车。
    朱由校最近微服私访,着重考察了西城,尤其是西南城,这里人口密集问题最严重,他决定在这一片进行旧城改造。
    对京城贪官们抄家后剩下的房子,李汝华上奏说拍卖赚钱、皇家所有、赏赐功臣。
    朱由校很满意,看得出李汝华处处为自己和国库着想。
    但是他拒绝了。
    他准备开始西南城拆迁,原因是扩建道路,发展多层建筑而不全是平房,这样可容纳更多人,提升土地利用率、发展更多产业。
    李汝华觉得有点奇怪,这样不是等于要花很多钱,给百姓拆迁重新建造吗?
    朱由校微微一笑:“把拆迁百姓安置到那些没收的好宅子里面,即拆即可搬家,居住条件直接升级,只不过贪官的私人几进几出的房子,不是给一户百姓,而是像四合院一样,大家一起住进去各居东西南北。”
    李汝华大为震撼,原来没收的房子可以这样用,百姓从来都是只能看官员富商的豪宅,想都不敢想住的事情。
    陛下竟然为他们实现了!
    于是令李汝华和孙承宗落实此事,预计拆迁2000户沿街百姓,让他们住进那些大宅子。
    空出来的地方好扩建道路,再建造房子和商铺。
    天启计划在宽敞的大街两侧建三层木结构房屋,称作商业街和高级住宅。
    后院与另一条街的住户按平分,但是不允许盖房子,不可以建厕所,街道上每隔百步均有厕所,夜间便溺物倒在粪车里,有环卫工人辰时统一运出城。
    大户人家一层当客厅、厨房,二、三层当卧室;商户也可以一、二层当商铺,三层当卧室;饭馆可以把一层当厨房和大餐厅,二层当单间。三层当卧室;旅馆每层都可以当客房,一层也可以当饭厅、厨房、库房、门房。
    少数街道建成二层木结构住宅,均有前院后院,前院不大,院墙只有六尺高,既有私密性,又不挡阳光。
    这些小楼多数三开间的,也有五开间的。占地与原来一户一样多,建筑面积却翻倍不止,除了扩宽街道一小部分,节约的土地又能多建许多楼房。
    综合下来能增加百分之一百三十的建筑面积。
    扣去搬迁费和建设费,卖房净赚的钱利润达百分之一百二十以上,搬迁的房屋套现的钱还不算在内,死钱变成了活钱,还没落下没收房屋卖钱的话柄。
    既改善了环境,又赢得百姓的好评,一举多得,几个月就能见效。
    后面卖给商家、富户,赏赐功臣,能赚钱也能让将士们有房住。
    其他几个城区改造起来就简单多了,住户没有这片拥挤,周转房少,还有这次改造的经验与资金,关键是朱由校房地产起步了,施工团队建立起来了。
    朱由校计划用五年时间把内城二百年的老房子全部改造完毕,在赚大钱的基础上,不用内帑和户部一分钱,就能让北京城旧貌换新颜,还能赚取大量白银。
    关键是他很清楚一个关键点:现在大明朝廷没啥钱,抄家得到这些算是发了一笔财,但是每年税收的潜力还没挖掘出来呢。但是现在大明的官吏和士族豪强、商人、地主,却是富得流油。
    朱由校有办法让这些人把钱自愿掏出来,还要念他的好。他的皇爷爷想尽一切办捞钱,把整个大明弄得怨声载道,可是捞到几个钱?连朱由校一次平叛抄家的一半都没有。
    后面还能促进基建与房地产发展。
    从事这些相关产业的实业商人,也都实际获利,未来成为政策的支持者。

您正在阅读《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的章节:第169章 京城搞拆迁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77xs.cn/html/68880/21714404.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77xs.cn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77xs.cn】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