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武侠 > 捉妖 > 第706章 没想到还有此事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706章 没想到还有此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次日傍晚,北镇抚司门外的街道上,空空荡荡,许多商户,路人,都已经被清了场。
    整条街道内外的客栈内,都暗藏着锦衣卫,甚至是秦鸿亲自带队赶来的通幽卫高手。
    今天的行动目标也很简单,必须确保许小...
    风起于归墟之畔,卷着海沫与蓝焰的余烬,在忆都城墙外盘旋如龙。那座沉眠千年的古城如今静静矗立在水面之上,仿佛自时间之外归来。水晶街道映照出无数过往的剪影:一位老妇在灶前熬药,嘴里哼着走调的童谣;一名少年背着竹篓翻山,肩头落满初雪;一群孩子围坐火堆,争相传讲祖辈口述的传说……这些画面不再只是记忆的残片,而是被某种无形之力重新织入现世,成为九州共有的呼吸。
    陆鸣每日清晨都会沿蓝焰铺就的小径走入忆都深处,来到那座未完工的高塔之下。无形之鼓依旧悬于塔顶,鼓面无质无形,却随人间悲喜微微震颤。他曾以为一槌足以唤醒天下,可如今才明白,那一声“咚”并非终结,而是一场漫长守望的开端。
    遗忘的力量并未彻底退散。它蛰伏于人心最柔软的角落??疲惫时的懈怠、安逸中的麻木、对痛苦往事的回避。三清阁虽已崩塌,但其遗毒仍在暗流中蔓延。有些地方,孩童课本里依旧写着“禹离乃乱律逆修,惑众致祸”;某些权贵府邸夜间仍燃起灰白色的魂烛,悄无声息地抹去仆从对旧主的记忆;更有甚者,借“清净心神”之名,向百姓分发名为“忘忧散”的丹丸,令人饮后笑意盈盈,却再难记起亲人的模样。
    陆鸣知道,这场战争不会因一座城的复苏而结束。真正的战场,从来都在人心里。
    启音城桃树下的小屋前,孩子们依旧日日前来学曲。他们不再是当初那群羞涩懵懂的稚童,许多人已能完整演奏《唤心曲》,甚至尝试将自家祖辈的故事编成新词填入旋律。那个曾抱着铃鼓的小女孩如今已是领奏之人,她手中的陶笛已被换作一支青玉短箫,音色清亮如泉涌石隙。
    这一日午后,阳光斜洒院中,陆鸣正教几个年幼的孩子辨识音阶。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鼓点,不是拾忆团约定的信号,也不是寻常报讯节奏??那是“失忆潮”来临的预警:三短一长,连击九响。
    他脸色骤变,立刻起身:“快,收好乐器,带上《记得录》副本,去归墟祭坛!”
    孩子们虽惊却不乱,迅速收拾行装。那小女孩抱起铜铃,回头问:“爷爷,是不是又有人要忘了?”
    “是。”陆鸣沉声道,“而且这次来的不是普通的遗忘,是‘溯灭’。”
    “溯灭?”一个稍大的男孩皱眉,“不是说那种术法早在千年前就被封印了吗?”
    “封印会裂。”陆鸣望着天边悄然聚拢的灰雾,“当万人齐诵的名字开始被人怀疑,当真实的故事被嘲笑为荒诞,封印便松动了。‘溯灭’不是让人忘记某件事,而是让整段历史从存在中剥离??就像从未发生过。”
    话音未落,空中忽有异响,如同万千纸页同时撕裂。启音城东街的一座百年祠堂轰然倒塌,不是因为地震或风雨,而是因为它“不存在”了。族谱化为飞灰,牌位碎成粉末,连供桌上的香炉也瞬间锈蚀崩解,仿佛历经千年风霜猛然补上。
    紧接着,南巷的老裁缝抱着头蹲在地上哀嚎:“我娘……我娘是谁?我记得她给我缝过红肚兜……可她的脸呢?她的名字呢?!”
    西市书肆掌柜翻遍藏书,却发现所有记载“净魂令”的篇章全都变成了空白页,墨迹如被无形之手抹去。
    就连桃树本身也开始枯黄,叶片一片片脱落,像是被抽走了生长的理由。
    “他们在试图否定‘记得’本身。”陆鸣站在院中,手中紧握玉笛,“不是掩盖,是否定??让你连‘曾经记得’这件事都不再相信。”
    拾忆团十二使已在归墟祭坛集结。巫祭之女披着黑羽斗篷,指尖划过沙盘,显现出九州各地的异象:江南某村整代人集体失语,只知机械劳作;北方边关将士竟称“从未听闻禹离其人”,连战鼓铭文也都变成无意义符号;西域商道上,一支驼队走过忆都遗址,却视若无物,仿佛那里只是一片荒滩。
    “这不是阵法,是信念的崩塌。”东海长老叹息,“人们开始觉得,记住太苦,不如放下。”
    “那就让他们尝尝放不下的滋味。”陆鸣忽然冷笑,转身面向青铜鼓,“传令下去:今夜子时,再度诵名。不过这一次,不只要喊‘禹离’,还要喊出每一个被抹去的名字??县令张怀安、女匠林氏、驿卒阿禾、战乱兄妹陈大郎与小娥……所有浮现过的灵魂,一个都不能少。”
    众人凛然领命。消息再次以鼓声接力、梦境托付、血脉共鸣的方式传遍九州。
    当夜,黑云比以往更浓,压得大地几乎喘不过气。星月尽隐,连蓝焰灯的光芒都被吞噬大半。然而就在子时一刻,第一声呼唤响起,来自西北一处废弃驿站:
    “阿禾??你还记得回家的路吗?”
    声音苍老颤抖,却穿透风沙。那是阿禾女儿临终前托付孙儿代为完成的誓言。
    紧接着,江南水乡,百艘乌篷船列阵河面,灯火连成星河:
    “林氏??你雕的飞檐还在,我们没让它塌!”
    中原古陵旁,数百老兵跪地击盾:
    “张怀安??你的民谣,我们一代代唱下来了!”
    南方密林深处,巫族少女割破手掌,血滴落于鼓面,以远古秘语呼唤:
    “陈大郎、小娥??你们的童谣,我们教给了第一百零七个孩子!”
    一声声,一句句,不只是名字,更是承诺的回应。那些曾孤独困于时光缝隙的灵魂,此刻听见了人间的回答。
    天空剧烈震荡,第九道波纹猛然扩张,竟延伸出第十道虚影!那是前所未有的景象??九鼎符号本应止于九,十,则超出了天地律令的边界。
    “他们在突破规则!”西域首领惊呼。
    “不。”陆鸣仰首,眼中泛起金光,“是我们让规则重新定义了自己。记忆不是违逆天道,而是天道的一部分。”
    刹那间,归墟海底再度裂开,比上次更深、更广。海水逆流上升,凝成一道螺旋状的冰晶阶梯,直通云霄。阶梯尽头,浮现出一座虚幻宫殿的轮廓??传说中的“忆宫”,禹离生前最后构想的记忆中枢,能容纳亿万人的心念流转而不溃散。
    与此同时,忆都中央的古井沸腾起来,井水中浮现出一张张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他们没有留下姓名,不曾载入史册,却曾在某个夜晚为孩子哼歌,在战火中背起受伤的战友,在饥荒年月把最后一口粮让给他人……他们的记忆碎片纷纷升腾而起,汇成一条璀璨星河,注入无形之鼓。
    陆鸣走上高塔,双手握住鼓槌。
    “这一槌,”他低语,“是为了所有沉默的善,所有未被歌颂的勇,所有被时代碾过的微光。”
    鼓槌高举,万籁俱寂。
    咚????????!!!
    这一声,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它不单震动空间,更刺穿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在此刻交汇。九州大地上,无数人同时看见了自己的前世今生:有人看到自己曾是焚书吏,亲手烧毁真相,泪流满面跪地忏悔;有人看见自己是拾忆团前身的成员,在黑暗年代偷偷抄录被禁的文字;还有人看见未来的自己,白发苍苍却仍在教孩童唱《唤心曲》。
    更重要的是,那些正在消失的记忆物件不仅恢复如初,反而开始“生长”??族谱上自动浮现新的支脉,旧信笺背面浮现出收信人未曾写下的回音,连孩童涂鸦都延展出完整的故事情节。
    而在三清阁废墟之上,原本刻着“禹离伏诛”的断碑突然崩裂,从中钻出一株桃树幼苗,粉白花瓣随风飘落,竟与启音城那棵老桃树同源。
    数日后,各地陆续传来消息:
    江南某书院发现地下密室,藏有三千卷被删改前的史书原件;
    北方雪原出现一座移动的冰墓,内有一具身穿驿卒服饰的尸体,手中紧握一面褪色旗幡,上面血书清晰可见:“吾女当知父名”;
    最令人震撼的是,一名五岁孩童在梦中醒来,提笔写下一段古老乐谱,经考证竟是《唤心曲》最初版本,连陆鸣都未曾听过。
    陆鸣将这份乐谱誊抄于《记得录》首页,并批注:“天真未凿者,最接近记忆本源。”
    但他并未因此放松警惕。他知道,只要人性尚存怯懦与逃避,遗忘就会伺机反扑。真正的胜利,不在于击退多少次“溯灭”,而在于让“记得”成为本能,如同呼吸一般自然。
    于是他在启音城创办“传音塾”,不限年龄、不论出身,凡愿学者皆可入学。课程不止教乐理与演奏,更要求每个学生寻访家族往事,将其编成一首属于自己的“心曲”。每逢月圆之夜,学生们齐聚石台,轮番登台演唱。歌声或稚嫩或沙哑,但从无一人中途退场。
    那小女孩如今已是塾中助教。她教孩子们的第一课,不是音符,而是闭眼静坐,回想“最早的记忆”。
    “也许是一双手抱着你,也许是某道菜的香味,也许是一句轻轻的晚安。”她说,“只要你还记得一点点,你就不是孤单的。”
    某日黄昏,陆鸣独自坐在檐下,听着学堂传来的合唱歌声。忽然,一阵微风拂过,带来一丝极淡的香气??像是罗方年轻时常佩的兰草熏香。
    他猛地抬头,四顾无人。唯有桃枝轻摇,一片叶子缓缓飘落,恰好停在摊开的《记得录》上。叶脉纹理竟隐隐组成两个字:**“你在。”**
    他怔住良久,终于笑出声来。
    “我也在。”他轻声回应。
    夜深人静时,他取出珍藏多年的另一件遗物??半块残破的玉佩,上面刻着“鸣”字。这是罗方临别前所赠,另一半据说留在师门禁地。他曾以为此生无缘再见完璧,可今晨却收到一封匿名信,附图一张:西南绝壁洞窟中,一块玉佩嵌于石龛之内,纹路与他手中完全契合。
    信末只有一句:
    &gt; “有些记忆,需用命去接续。你若不来,便是忘了我们为何出发。”
    陆鸣吹熄油灯,望向窗外浩瀚星空。
    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或许终其一生也无法彻底消灭遗忘,但他已不再惧怕黑夜。
    因为他亲眼见过,当千万个声音同时响起,连天地都要为之动容。
    翌日清晨,他背上行囊,留下一封信:
    &gt; “我去寻那段失落的旋律。若三年未归,便由你们继续教下去。
    &gt; 记得告诉孩子们,我不是消失了,只是去了另一个需要歌声的地方。”
    小女孩读完信,没有哭,只是默默取下颈间玉笛挂绳,系在桃树枝头。那是她第一次独奏成功的纪念。
    风过处,笛绳轻荡,像一面不倒的旗。
    而在遥远的西南群山之中,一道身影踏雾而行。他手中握着半块玉佩,身后跟着一只通体雪白的灵狐??据说是当年归墟岸边那只受伤小兽的后代。
    前方云雾缭绕,隐约可见一座孤崖耸立,崖顶似有钟声悠悠传来,不成调,却熟悉至极。
    那是《唤心曲》最初的起音。
    也是记忆,永不终结的回响。

您正在阅读《捉妖》的章节:第706章 没想到还有此事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77xs.cn/html/68863/21701411.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77xs.cn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77xs.cn】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