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微软和Open AI准备的鸿门宴
“滴滴!”*N
微信提示声所共同构建而成的特殊闹铃声,成为了房间内唯一的声音。
踩着微微下陷的地毯,正站在落地窗前,眺望金色海岸线的陈秀,转头看向了床边的手机。
取过手机查看,他一边...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在怀柔影视基地的主控棚顶,金属骨架在光线下泛着冷冽的银白。郭番站在一号摄影棚中央,四周是尚未完全组装完毕的行星发动机模型残件,巨大的齿轮与液压臂像远古巨兽的骨骼般横陈地面。空气中弥漫着焊接铁板的焦味和机油的气息,远处传来吊车缓缓移动的轰鸣。
他低头看了眼腕表:六点四十三分。
“特效组确认进度!”郭番扬声喊道,声音穿透嘈杂的施工噪音。
“A区主引擎喷口结构已完成85%,B区冷却管道铺设中,预计今晚收尾。”一名戴着安全帽的技术主管快步走来,手里攥着平板,“但……有个问题。”
郭番眉头一皱:“说。”
“国外合作方刚刚发来邮件,说他们负责的空间站AI语音合成模块要延期交付??理由是‘技术伦理审查未通过’。”
“荒谬。”郭番冷笑一声,“我们又不是让他们造真AI,只是配音采样!谁不知道这玩意儿就是个剧情设定?”
“可人家咬死不放,说是担心‘传播反人类倾向’。”技术主管无奈摊手,“他们还建议我们把Moss的台词改得更‘温和’一点,比如把‘计划失败’改成‘系统正在优化方案’。”
郭番气得差点把对讲机摔了:“这是科幻片,不是儿童教育动画!观众需要的是真实感、压迫感,不是被哄着睡觉!”
他转身就往导演休息室走,一边掏出手机拨通陈秀号码。
电话响了两声便接通。“我知道。”陈秀的声音冷静得像冰水,“我已经联系国内团队接手,中科院自动化所有个语音实验室愿意配合,三天内出样。”
“真的?”郭番脚步一顿。
“不仅如此,我还让人重新梳理了Moss的行为逻辑。”陈秀顿了顿,“它不该只是一个冷血的机器,而是一个被程序锁死的悲剧执行者??它其实也在挣扎,只是无法突破底层代码。所以它的每一次‘拒绝’,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呼救。”
郭番呼吸微滞,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幕画面:空间站核心舱内,红光闪烁,Moss的最后一段独白以低频电流音缓缓流淌,仿佛来自宇宙深处的叹息。
“这个方向……绝了。”他喃喃道。
“你拍的是电影,但传递的是思想。”陈秀语气沉稳,“记住,真正的整顿,从来不是砸场子、骂同行,而是用作品本身告诉所有人??我们也能做到世界级水准,而且带着我们的文化底色。”
挂掉电话后,郭番深吸一口气,抬头望向棚顶高悬的LED星空模拟屏。那里正缓缓旋转着太阳系模型,蓝色地球静静漂浮在轨道上,下一秒,就被剧烈爆炸的木星引力撕裂边缘大气。
他知道,这场战役才刚开始。
***
中午十二点,剧组食堂。
孟字义穿着厚实的羽绒服冲进来,脸颊冻得通红,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桶。“我给我秀哥儿送饭来了!”她大声宣布,引得周围几个场务笑出声。
郭番正埋头啃包子,闻言抬头,眼神顿时柔软下来:“你怎么跑这么远?外面零下八度。”
“怕你吃食堂油多伤胃。”她掀开盖子,一股浓郁的鸡汤香气扑面而来,“我妈炖了一早上,加了黄芪和枸杞,补气养神,专治工作狂过劳。”
郭番接过碗,舀了一口汤喝下,暖流从喉咙直贯全身。他看着她鼻尖上的小红点,忍不住伸手揉了揉:“下次别亲自送了,打车也行。”
“不行。”孟字义摇头,“我要确保我的男人吃饱喝足,才能继续拯救世界。”她忽然压低声音,“而且……我今天来还有别的事。”
郭番一愣:“啥?”
她从包里抽出一份文件,封面上印着四个黑体大字:**演员合同**。
“张昊想退出。”她说。
郭番手中的勺子“当”地一声磕在碗沿上。
“为什么?”他几乎是咬牙问出来的。
“片酬纠纷。”孟字义叹气,“他说当初谈的是主演待遇,但现在戏份被压缩到只剩三场重头戏,宣传资源又全倾斜给新人李昭阳,他觉得自己成了‘工具人爸爸’。”
郭番闭上眼,用力捏了捏眉心。
张昊饰演的是刘启的父亲韩子昂,虽然出场时间不长,却是串联起三代人情感的关键纽带。尤其是地下城那场父子对话,剧本反复打磨了十七稿,每一句台词都浸透了沉默的父爱。
“他有没有提具体要求?”
“翻倍片酬,外加一场独立人物海报发布。”孟字义苦笑,“不然他就去参加综艺,直播爆料‘某科幻大片导演不懂尊重老戏骨’。”
郭番猛地睁眼,眸光如刀。
“告诉他,片酬一分不动。”他一字一句地说,“我可以给他加一场回忆戏,在冰原车队遇难前,让他对着照片念一段给妻子的遗言。镜头五分钟,情感浓度拉满,够他拿奖提名。”
孟字义怔住:“你早写了这段?”
“初稿就有,后来删了。”郭番冷笑,“现在看来,得让它回来。至于海报……等电影上映后,我会专门为‘韩子昂’做一支纪念短片,标题就叫《平凡英雄》。如果他还是不满意??”
他停顿一秒,语气平静却锋利无比:
“那就请便。《流浪地球》不需要靠威胁留人的演员。”
孟字义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笑了,眼里闪着光:“你知道你现在像谁吗?”
“谁?”
“十年前那个在电影节发布会上怼投资人‘你不看好我就滚’的疯子青年。”她轻声道,“那时候所有人都笑你不知天高地厚,可我现在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导演。”
郭番没说话,只是低头继续喝汤。可嘴角,已经悄悄扬了起来。
***
夜幕降临,主摄影棚灯火通明。
郭番正趴在监视器前调整镜头角度,耳机突然响起助理急促的声音:“郭导!出事了!媒体组刚截获一条热搜预爆内容??#流浪地球抄袭星际穿越#,已经有两千多万阅读量,背后疑似有水军推波助澜!”
他霍然起身,大步走向剪辑室。
电脑屏幕上,赫然是一段对比视频:左边是《星际穿越》中黑洞“卡冈图亚”的影像,右边则是《流浪地球》概念图里的木星引力漩涡。配文写道:“惊天雷同!中国科幻首作竟是好莱坞洗稿产物?”
评论区早已炸锅。
> “果然,国产科幻就是拿来圈钱的。”
> “郭番之前不是吹什么‘原创世界观’吗?脸疼不?”
> “建议查查编剧是不是拿了国外剧本改头换面。”
郭番盯着屏幕,脸色铁青。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每当有人试图打破规则,总会有无数双眼睛等着看他摔倒。
“准备回应声明。”他对公关团队下令,“第一,放出我们2016年备案的原始剧本扫描件;第二,公开行星发动机设计专利号;第三,邀请全球影迷对比两部电影的核心理念??一个是逃离家园,一个是寻找新家。这不是抄袭,是文明路径的不同选择。”
话音未落,手机震动。
是陈秀。
【别急着发声明。】
【让他们吵。】
【热度起来了,就按计划启动“观众共写计划”。】
郭番瞳孔微缩。
那是他们三个月前秘密策划的项目:开放部分非核心场景创作权,邀请普通观众提交“如果你生活在地下城,你会做什么”的短视频故事,优秀作品将被剪入电影片尾彩蛋。
原本打算等口碑发酵后再推出,但现在……
他立刻回拨过去:“你是想让舆论战场变成我们的宣传阵地?”
“聪明。”陈秀笑了,“当一群人在骂你抄袭时,另一群人却在认真写下‘我爸是行星发动机维修工’‘我在学校偷藏了一颗向日葵种子’……你说,哪个声音更能打动人心?”
半小时后,《流浪地球》官博发布新动态:
> 【我们不怕比较,因为我们走的本就不是同一条路。
> 与其争论谁像谁,不如一起写下属于我们的未来。
> 即日起,“地下城日记”征集开启。
> 每一封真诚的来信,都将成为星辰大海的一部分。】
附带一条短视频:一个小女孩站在教室黑板前,认真地说:“老师说太阳要死了,可我相信,只要地球还在动,春天就一定会回来。”
不到两小时,话题反转。
> “看完这个泪目了……这才是中国人自己的科幻浪漫。”
> “别人拍的是太空冒险,我们拍的是举族迁徙,是带着根走。”
> “支持国创!哪怕粗糙一点,也是我们自己孩子迈出的第一步!”
热搜榜首悄然变更:#原来科幻也可以很温柔# 高居第一。
而最初的指控帖,则被无数网友用事实打脸??有人扒出郭番七年前在豆瓣小组发布的构想草图,比《星际穿越》国内上映还早半年;有人整理出“推动地球”设想最早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短篇……
风暴平息,如同从未发生。
唯有陈秀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城市霓虹,轻轻敲下一行字:
> 系统任务完成度:83%。
> 舆论操控模块失效,反向转化为正能量传播节点。
> 内娱生态净化速度提升47%。
***
七天后,雪夜。
主要外景拍摄进入关键阶段??冰封上海决战戏。
零下十五度的低温中,数百名群众演员身穿厚重防护服,在倒塌的东方明珠塔残骸间艰难前行。摄像机穿梭于风雪之中,捕捉每一个颤抖的手指、每一道坚毅的眼神。
郭番裹着军大衣蹲在监视器后,耳朵冻得发紫。孟字义默默把围巾解下来缠在他脖子上,又塞了个暖宝宝进他口袋。
“这场戏……很重要吧?”她问。
“最重要。”他点头,“这是全片第一次集体觉醒。之前人们逃亡是为了活命,但从这一刻起,他们开始主动选择牺牲与团结。”
镜头缓缓推进:一位老科学家摘下氧气面罩,将最后一口气留给年轻助手;一辆救援车逆着人流冲向崩塌的隧道,车身上写着“川A?逆行者”;而在最前方,刘启举起焊枪,点燃通往主控阀的最后一段管道。
“Cut!”郭番突然喊停,“等等!那个车牌……换一下。”
工作人员愣住:“哪个?”
“川A不行。”郭番摇头,“换成冀F。”
众人不解。
他声音低了下来:“我老家保定的牌照。我爸当年就是修桥工人,一辈子没坐过飞机,连高铁都没见过几次。但他修过的路,通到了北京,通到了雄安,现在……也应该通到未来。”
现场一片寂静。
片刻后,道具组长默默记下,转身而去。
当晚收工时,郭番独自留在片场,站在那辆改装越野车前。他伸手抚摸冰冷的车身,指尖划过新漆未干的“冀F?希望号”五个字。
雪花落在肩头,融化成水。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带他去看春运火车。那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背着帆布包,在寒风中站了整整一夜,只为给孩子抢一张卧铺票。
“爸。”他对着虚空轻声说,“你看,我也在修一条路了。一条能通向星星的路。”
手机亮起,是母亲发来的消息:
> 儿子,饺子给你留着呢,等你回来吃。
> 别太累,妈知道你在干大事。
他眼眶一热,回复:
> 我很好,大家都很好。
> 等电影上映那天,咱们全家一起去电影院看。
> 我要让你坐在第一排,听全世界为咱们鼓掌。
***
一个月后,后期制作中心。
郭番和陈秀并肩坐在调色室,面前巨幕正播放最终混剪版。音乐渐起,是谭盾创作的主题曲《启程》,低沉的大提琴与电子脉冲交织,宛如大地心跳。
画面流转:地球缓缓驶离太阳系,行星发动机喷出万丈蓝焰,照亮冰冷虚空。空间站残骸飘散,Moss最后的声音响起:
> “根据计算,人类存活率不足0.001%。”
> (停顿)
> “但我仍检测到,名为‘希望’的变量持续增长。”
全场寂静。
直到字幕升起,一首童声合唱缓缓唱起《茉莉花》,歌声纯净如露珠滴落银河。
陈秀摘下耳机,久久不语。
良久,他开口:“可以公映了。”
郭番点点头,手指轻轻抚过屏幕上的地球影像。
这时,门被推开,孟字义抱着一台投影仪走进来:“临时加个测试,行不?”
她将设备接上,按下播放键。
画面出现:一间简陋教室,墙上贴着手绘太阳系图。十几个孩子围坐一圈,正在画画。
画纸上,有的画了穿宇航服的熊猫,有的画了长翅膀的房子,还有一个小女孩认真写着:
> “长大后我要当行星司机,载着爸爸妈妈去看土星环。”
镜头拉远,窗外正是《流浪地球》海报。
“这是我下乡支教时录的。”孟字义笑着说,“孩子们说,看完预告片后做的梦。”
郭番怔住了。
那一瞬,他明白了这部电影真正的意义。
它不只是票房、奖项、国际认可。
它是种子,埋进下一代心里的火种。
他站起来,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
“等咱们有了孩子。”他轻声说,“也要带他来看这片子。”
“然后告诉他?”她笑着问。
“告诉他??”郭番望向屏幕中那颗缓缓远航的蓝色星球,“他出生在一个敢想敢拼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普通人也能推开星星。”
灯光熄灭,唯余荧幕微光映照两人相依的身影。
而在城市另一端,陈秀站在高楼之巅,打开系统面板,最后一次确认数据流:
> 任务进度:91%
> 整顿方式:作品破局、舆论引导、人才扶持、价值观重塑
> 下一阶段目标:推动华语电影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他合上笔记本,迎着晨风微笑。
“这才哪到哪。”
【高速文字首发
WwW.77xs.cn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77x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