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 > 第642章 进驻东非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642章 进驻东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南亚的南边在打,南亚北边和中亚南部却安静得很。
    坎大哈歌舞升平,喀布尔依然保持微妙状态,明军一直没有跑过来占领。
    等了两个多月了,皇太极的耐心耗光了,他对范文臣的计策开始怀疑了,对范文臣说话开始不客气了。
    范文臣也开始怀疑明军识破了他的阴谋,但是不阴一把大明他不甘心呀,想来想去一下子豁然开朗:大明一定是缺粮了。
    于是对皇太极说道:“主人应该清楚四万明军还有一万战马每月消耗的粮草有多大?”
    皇太极算了一会说道:“每月超过四百万斤粮食,从大明每运来一斤粮食,路途就要消耗二斤,也就是说每月要从西域运走一千二百万斤粮食。”
    范文臣:“从阿富汗北部高原运到喀布尔每运输一斤粮食还要消耗半斤,他们的粮食根本经不起再消耗。
    奴才在西域待了两年多,那里能产多少粮食还是清楚的很,叶尔羌原来的主要产粮区被固始汗的和硕特部占领了,前两年叶尔羌都过得紧巴巴的,根本没有存粮,去年一年能攒多少粮食?”
    皇太极:“难道固始汗投降的部众没有离开西域?
    军师的意思想让明军上当,他们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必然接受喀布尔?”
    范文臣继续解释道:“和硕特部的百姓没有离开。青壮当了矿工,老弱妇孺屯田放牧。这些人也要吃粮吧?那西域能有多少剩余的粮食?
    阿富汗没有多少粮食,明军有了三个月的存粮才敢南下接受喀布尔,然后依靠商贸与我们交换粮食,就可以长期在喀布尔驻军。”
    皇太极:“他们拿什么与我们的商人交换粮食?”
    范文臣:“现在准格尔部最缺的东西是什么?”
    皇太极:“当然是皮革了,莫卧儿这个鬼地方经常下雨,我们战马的辔头、马鞭、马鞍的皮革都成了坚硬的石头,现在没有一件能用的了。
    对了上次商人从阿富汗高原买来的皮货做工十分精美,还烤了石蜡可以防水,一定是汉人皮匠制作的,就是不清楚存货多不多?”
    范文臣:“现在整个中亚草原全部成了大明的国土,出售牛羊毛和皮革是牧民的主要收入,听那些回来的商人说皮货有的是,正是我们需要的东西。
    不过~”
    皇太极:“有话快说,你的吞吞吐吐的性格永远改不掉了。”皇太极生气了。
    范文臣:“价钱很贵,并且只能用粮是交换。”
    皇太极:“命令所有的商人用粮食去阿富汗北部高原交换皮货,有了粮食明军就会南下?”
    范文臣:“那是当然!哪个将领不想立功?那个文管不想升职?否则谁愿意来阿富汗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一个半月时间过去了明军储备了半年的粮食,准格尔部换回了四万多套骑兵皮革制品,双方皆大欢喜,南来北往的商队络绎不绝。
    皇太极和范文臣又等了一个多元时间,还是没等到大明官员来接受喀布尔,明军根本没有南下的趋势。
    两个家伙心急火燎,总是往好处想,估计现在天启皇帝批准接受喀布尔了,一个月后就有结果了。
    皇太极、范文程继续死等,希望明军能在喀布尔上当。
    范文臣的报复心理害苦了准格尔蒙古,现在大明指使马拉塔人不断骚扰马尔瓦高原南部,他们暂时顶住南边的压力。
    咬着牙还在在等。
    可怎么等也等不到,等的黄花菜都凉了,
    .....
    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拥有非洲大陆最长的海岸线。
    17世纪以前,索马里建立了以产香料著称的“邦特“国。当地绝大多数是索马里族,又分萨马莱和萨布两大族系。
    全境以平缓的低高原为主,高度由北向南渐降。有沿海平原、内陆高原、北部山地等地形区,有谢贝利河和朱巴河两条间歇河。
    因为索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大明最早占据了索马里,成为大明的殖民地,控制了索马里就等于控制了红海进入印度洋的出海口。
    这样大明就占据了红海的两端,控制从印度洋通往地中海的水路。
    大明不是慈善家,而是为了将来设立收费关卡。
    占据这样的殖民地绝对是赔钱的,首先要解决索马里土著和移民的温饱问题。
    以前索马里以放牧为生,大明帮助索马里进行土鸡、肉鸡圈养、散养,种植玉米、土豆。
    还在谢贝利河和朱巴河流域兴修水利、引水灌溉,通过筑坝截洪,使这两条季节河具备灌溉能力。还在山区修筑水库蓄洪水,筑坝淤地减少水土流失,用山洪淤泥淤出的胶泥地能够防止水分渗漏,每年用洪水浇地成为高产田。
    沿海平原雨水要丰富得多,能够开掘出不少耕地,内陆高原主要是畜牧为主,引进了耐干旱的苜蓿,放养与圈养相结合。
    沟豁通过筑坝平地整理出的二阴地不少,再把牛羊粪施在地里也是高产田。
    索马里本来就人口稀少,没用几年索马里的百姓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过上了小康生活。
    朱由校知道索马里的自然资源低级、储量很少,几乎没有开采价值。
    此外,还有石油和天然气。除绿柱石和石膏外,大部矿藏均没有开采价值。
    渔业资源丰富但设备落后,大明帮助沿海乡镇大量发展捕鱼和鱼类加工,主要是嗮鱼干和作鱼罐头,就连陶罐也得派人指导烧制。
    简单的手工作坊也建立起来了,但是基本上靠进口原材料,均是用鱼干、鱼罐头交换来的。
    使团抵达索马里及东非。
    巡查大明前哨殖民地城市,虽然很落后,但是商铺、饭店、旅店、作坊俱全。
    百姓顿顿吃鸡、吃玉米、土豆、鸡蛋,小农经济发展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乡村养鸡和种玉米、土豆、红薯搞得很好。
    刘若愚走访才想起了天启皇帝自嘲的一句话:“索马里不是凶恶之地,而是大明未来建设的非洲明星区域,不仅不穷,反而会整个大洲最繁荣之一。”
    这是一个地域很大,人口只有几十万的小国,地上、地下什么都没有,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国家,连国家也算不上,只能算是部落联盟。
    大明两年不到的时间,就把这里建设出一片繁荣城镇和港口。

您正在阅读《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的章节:第642章 进驻东非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77xs.cn/html/68880/21714925.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77xs.cn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77xs.cn】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