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 > 第633章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633章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奥斯曼这个态度,大明当然不客气。
    大明北洋、福建水师纵横波斯湾。
    巴士拉省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被称为巴士拉州,此时是两河流域最富裕的地方,巴士拉城就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交汇处,两河交汇后称为阿拉伯河。
    后世阿拉伯河口宽约800米,水深8~15米。上游四国修建了水库,灌溉面积是此时的数倍。
    此时雨季的河深远大于10米,河宽1200米,水量足有后世的二倍以上,大型军舰、货船能够直达巴士拉港口,将近400里长的阿拉伯河两岸均为水网纵横的稻田、鱼塘。
    这里二、三里一村,八九里一镇,三十到四十里一城。人口稠密,沿岸二里宽是连绵不断的商业街,是奥斯曼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奥斯曼税收最大的区域。
    除此之外围绕阿拉伯半岛沿海城市也是奥斯曼帝国的税收大户。
    可耕地只有两河流域再加上卡仑河流域,经济最为发达,也是奥斯曼帝国的粮仓。
    其余星罗棋布的沙漠绿洲全部属于牧区,零星的水源附近一定是居民点,奥斯曼也不去管控,属于自由王国。
    阿拉伯半岛沿海渔业发达,捕鱼、晒鱼干是渔民的生活来源,粮食、布匹、生活物资全靠交易获得。
    阿拉伯人可耕地少的可怜,自古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贸易获得,他们的生意头脑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阿拉伯人文化不高,但是几乎没有文盲,简单的字母文字很容易学会,算账更是从小做生意时就学会了。
    但是他们的国家被奥斯曼帝国吞并,这些人不想着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反而拥护奥斯曼侵略者,甚至有各种歌谣去歌颂奥斯曼,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破坏波斯湾和其他沿海城市经济,掠夺阿拉伯河流域的粮食不直接参战更好。
    至于支持奥斯曼帝国到处发动战争的百姓根本不值得同情,因为他们是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只有瓦解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基础股,才能斩断奥斯曼帝国的魔掌。
    既然奥斯曼帝国已经对大明宣战了,还有必要同情它的爪牙么?
    他们支持奥斯曼帝国就是对战争投资,打胜了他们就能获得利益,发战争财是这些商人经常干的事。
    对所有奥斯曼的沿海都市,做出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海上进攻方针。
    大明的中型铁甲战舰执行破坏骚扰任务太方便了,每艘铁甲战舰装备二十多门十二磅大炮和两门十八磅大炮,其火力已经与西方战列舰相当。
    港口炮对中型铁甲战舰的威胁很小,凭借其速度快的特点正适合在大河与沿海活动,当然运兵、运粮、运煤炭还的依靠海军舰队。
    抢滩登陆也离不开海军舰队。
    敌人沿海都市和港口,有驻军和炮台的,先不急着进攻,而是发起零星骚扰。
    让敌人的守军只能乖乖守在原地,不敢转移到其他城市。
    这样大明的海军舰队就能攻击其他港口,进行登陆作战,抢夺他们的粮食与物资,转手交给波斯湾西北岸的萨法维波斯,作为他们抵抗奥斯曼帝国的军用物资。
    陆军终究是速度慢,波斯湾虽小,但是奥斯曼沿海城市也有近十个,每一个都市驻军要4000以上、大炮100门以上,才能挡得住大明双层甲板战舰的抵近炮轰。
    不过没关系,对几个驻军多、大炮多的城市先让中型铁甲战舰骚扰牵制。
    奥斯曼虽然兵多,但也多面开战,哪里有兵力把近十个沿海城市都放上4000兵马、100门大炮?
    肯定有的城市守军多、大炮多,有的人少炮寡。
    对于敌人守军和大炮稍多的城市,那就是敌驻我扰。
    对于敌人守军和大炮不多的城市,就直接抵近炮击,登陆占领。一旦侦察到敌人陆军集中兵力,要夺回去,明军就可以迅速登船撤离。
    这就是后世华夏军事家发明的“麻雀战”,用在波斯湾海岸城市再合适不过了。不止攻击劫掠沿海城市,就连沿海市场、村镇也不放过。
    哪里有粮食、哪里有物资就去哪里抢,因为沿海才是他们物资的集散地,内地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根本没必要去。
    让敌人守也守不住、打也打不成。
    眼看着大批物资被抢走,奥斯曼上层肯定下令守军追击。
    然后奥斯曼兵马调来调去,不停地奔波和被骚扰,一定会身体疲惫、士气低落。选择合适机会,可以一举歼灭他几千人。
    布置大炮的城市防守空虚后,就让萨法维波斯的人扮演成奥斯曼地方百姓进城,然后里应外合夺下城市,再把粮食、大炮、火药、弹药、物资运到对岸,武装与奥斯曼作战的萨法维波斯军。
    这就是水师的灵活性,可以完美运用“敌驻我扰、敌进我退、敌疲我打”。
    既瓦解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又加强了盟国萨法维波斯的力量。
    但是奥斯曼的国土太大了,朱由校很清楚单骚扰破坏奥斯曼的波斯湾沿岸城市根本动摇不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朱由校知道,十九世纪从奥斯曼帝国分裂出了将近三十个国家,这回不求搞出那么多,但不能让奥斯曼土耳其继续强大。
    而且必须拿下伊斯坦堡,重新改名为君士坦丁堡。
    被奥斯曼灭亡的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文化非常璀璨,一度与东方一时瑜亮。只不过由于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先后崛起,还遭遇威尼斯商人的无耻背刺,才逐步削弱到成为小国。
    可即使如此,强如奥斯曼土耳其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克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堡。
    朱由校一直有个计划,那就是把伊斯坦堡攻克,恢复为君士坦丁堡。然后把这里建设为大明来复兴罗马文化的桥头堡。
    以后罗马的代言,将是大明了~
    前提是打得奥斯曼粉碎肢解。
    如果大明不亲自与奥斯曼帝国正面作战,利用萨法维波斯不可能打败实力雄厚的奥斯曼帝国,除非采取多种办法。
    大明也正好利用这次行动训练出水师和水兵的沿海炮轰、登陆抢滩作战能力,为以后水师陆战队的建立,做好种子培育和战法积累。
    以后大明要建立水师陆战队,让敌人闻风丧胆。

您正在阅读《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的章节:第633章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77xs.cn/html/68880/21714916.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77xs.cn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77xs.cn】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