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敌人又求和啦
努尔哈赤这是老了开始昏头,还以为铁丝网空缺出好几个十步空缺,是明军留出来准备反击的呢~
其实明军留着些就等着建奴来钻。
一面建奴的轻箭如同飞蝗般布满了天空,明军刀盾兵举起盾牌为不顾危险射击的火铳兵防护,没保护住的也有一身铠甲最大程度降低轻箭的伤害。
另一面,努尔哈赤把最宝贵的正黄旗百战甲兵一千人派到两个缺口处,准备一举冲锋逼近明军破阵。
“上!”
建奴号角大作,正黄旗一千百战甲兵出动了,他们身穿两层重甲也步履如飞,简直不是凡人,朝着两个缺口一拥而上。
“好!就是现在!”
秦良玉目光如炬,看到了最好的机会。
明军忽然擂鼓声响起,还有三十门已等候多时的红夷大炮、大将军炮和水冷式子母机铳掀开了炮衣。
炮口、铳口早就事先瞄着铁丝网预留的空位。
“轰!”
葡萄弹、霰弹呼啸而出。
“砰!砰!砰!砰!”
水冷机铳不怕炮管发烫,不要钱似的疯狂开火。
暴风骤雨一般的金属弹药如同帷幕一般朝着正黄旗双层铠甲百战精锐糊了过去。
“啊啊啊啊!”
霰弹的钢珠毫不费力撕开两层布面甲,在一头头建奴野兽的体内翻滚跳跃。
一枚枚铁球葡萄,把建奴们举起来防身的盾牌直接穿了个圆孔,然后击穿两层铠甲,又轻松贯穿这些野兽们的身体,从后面穿透而出。
机铳更是威风,子铳备了五十个,连续射击五十次,不要说活人,就是钢刀、长枪都被打得一个个窟窿,断成一截又一截。
发生在察哈尔蒙古的火药金属风暴,这回给正黄旗好好来了一把。
大量硝烟几乎遮挡住视野,虽然看不清楚,但硝烟下明军的火铳声和建奴惊天动地的哀嚎声,诉说了白色帷幕之下的真相。
待到硝烟散去。
秦良玉英武的眼角翘起,老奴的嘴巴大张傻了眼。
“正黄旗一千百战精锐......没了!”
努尔哈赤情绪有些崩溃,其他建奴更是心无斗志。大批建奴从铁丝网前转身就跑,代善、阿济格等人也束手无策干脆不加制止。
“撤!”
努尔哈赤果断收兵,退回大营后舍弃许多木料和营帐,又后撤三十里才敢歇歇脚。
稍微统计一下,野战损失5000人,除了死在缺口的正黄旗精锐,还有3000多人死在铁丝网前,倒是被大炮远程炸死的只有三百多。
对于六个旗五万总兵力来说是有些损失,但硬打还能打。
可是太吓人了,没人现在有胆再闯铁丝网和金属覆盖的缺口
再说初步观察这一战杀死明军估计不到五百,轻箭对射杀伤效果实在很有限。只能狼狈退却。
努尔哈赤一冷静下来,估计朱由校还在不断向辽东增兵,看来真的需要回去死守再考虑其他办法了。他也不拖泥带水,第二天就退入了来时的山峪,陆续撤回萨尔浒、赫图阿拉两地。
建奴旗丁的士气低迷,他们知道明军有如此先进的火器,他们花大价钱从倭国伊达政宗买的那些铁炮简直就是烧火棍,根本没有与之抗衡的资本。
无论是萨尔浒还是赫图阿拉到处人心惶惶,都在考虑今后的出路,几天内逃跑的包衣已经上万人了。
迫于形势,努尔哈赤只能只能苟且求和,以此来拖时间完善防御工事。
......
秦良玉也不追击,而是耐心打扫战场稳步慢慢进军。
南路军的职责就是堵住建奴从东南逃跑的要道,配合西面与北面两个方向围歼建奴。
但是现在还有一个漏洞,正东与东北方向没有明军,如果建奴在明军合围之前从东北方向挑出包围圈,再向西北绕过开原,然后进入草原的话就无法追赶了。
朱由校这次各路的进军路线与五年前杨镐的进军路线没有太大区别。
关键是当时明军纪律不佳,根本没有按照预定时间同步进军,各路军之间也没有建立联系,总指挥杨镐也没有具体协调联系办法。
致命的是,国库空虚与外行指挥内行。无论是万历皇帝还是内阁六部都不愿意负担长期出征费用,想要尽快结束战争,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在不适合明军作战的初春长途奔袭到冰天雪地的萨尔浒山区作战,犹如赶着鸭子上树,失败是正常的事情。
现在的明军纪律没用问题。
明军不存在拿不倒薪水,待遇很高,铠甲方面主力也能与建奴相比了,武器装备已经超出了建奴几代,军粮富富有余。
辽东百姓早已减轻了赋税,实行了“摊丁入亩”和多余土地缴纳产业税,遏制了士族地主对于土地的吞并,现在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
现在无论是北路还是南路明军都能单独吊打建奴主力,建奴北面的抚顺关和南面的产粮区宽甸已经落到了明军手里,并且南路明军正在向赫图阿拉东南进逼。
现在明军有滑翔机与热气球侦察敌情,有信鸽保持南北大军、驻高丽大军互通信息,再不会出现刘綎军接不到撤退命令而孤军深入,被数倍敌军歼灭的事件发生。
现在朝廷文官不再抢夺军权,也不存在外行指挥内行的现象,朱由校对于政治军事的把控已经接近了太祖与成祖的程度,并且他也有军事才能和稳固扩边的意志。
朱由校这次没有亲自上前线指挥战斗,而是坐镇蓟镇为前线调兵遣将,在镇蓟镇信鸽当天就能准确调度兵马执行计划。
根据战场形势,朱由校决定先暂停进攻,他要留有布置时间。
熊廷弼按照朱由校指示,准备放缓攻势。
恰在此时建奴派人又来求和了。
这不正好敲一杠子。
熊廷弼眼珠子一转,立刻想到办法,一面先稳住建奴使者,一面写信与天启皇帝商议。
朱由校这边早就授予熊廷弼相当程度自主决策的权力,此时老熊觉得可以先从建奴那边敲到一些好处,再乱一乱敌人军心。
他相信天启皇帝高瞻远瞩能同意他的计划。
不出所料,天启回信让他放开手脚去做。
【高速文字首发
WwW.77xs.cn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77xs.cn】